第64章(2 / 2)

所以,遇到這個粗製濫造造型簡單怪異,且好似下一刻就要自己散落成一堆破銅爛鐵的機器人,唐無求的好奇心和研究心就被激起來了。

······

可以說,這個小機器人完全顛覆了唐無求對機器人的認知,他從來沒有遇到如此唱(hou)作(yan)俱(wu)佳(chi)的機械,哪怕是有些油嘴滑舌的騰蛇比起來,估計都得叫一聲“前輩”。

小機器人討好唐無求的目的也沒有隱瞞,他自稱是這批機甲中的一台,但卻因為空間跳躍的時候不幸受了“重傷”,以至於被丟棄到這裏。可憐他連戰場都沒有上過,才剛剛出廠就又要麵臨返廠並且很可能被“肢/解”的下場,內心覺得十分遺憾和不甘的他便請求唐無求能不能修好他。

唐無求本來就是來修理機甲的,當下也沒有懷疑這一套說辭,不過對於機甲變成破爛小機器人這一點還有些懷疑。

更奇怪的是,這小機器人似乎“蓄謀已久”,還沒等唐無求說話,就自顧自地翻找起零件來了,雖然用他的話來說,自己的東西要自己喜歡才好用。

對於這種強詞奪理的話唐無求不以為意,但是見小機器人翻找出來的零件的確是這堆“垃圾”中最好的部分,便也沒有多說什麼。

反正不管發生什麼情況,唐無求都有自信能夠製住對方的——隻要這台機甲是經過自己的手製作的。

不過唐無求倒是沒有想到,自己的好說話反倒讓這小機器人覺得自己“好使喚”,於是這小機器人也“見風使舵”起來——在求著自己的時候那嘴巴就跟抹了蜜似的,結果等機甲漸漸組裝好,這家夥的“脾氣”也跟著見漲。

唐無求卻不在意這些,反正他早就發現了這小機器人不老實——一台機甲居然跟他玩兒心眼兒?還真不知道馬王爺是幾隻眼啊?既然如此,也別怪他不講情麵了。

於是組裝到關鍵步驟,唐無求一攤手——不幹了!反正這兒零件這麼多,他再組裝一台“老實的”也是妥妥的。

這可捅了馬蜂窩!

如果不是因為缺少這最後步驟讓自己不得不躺在地麵上動也不能動,小機器人……或者說是這台機甲非得跳腳不可!

那機甲自然不願意被“始亂終棄”,見唐無求真的停手不幹了,雖然生氣不滿卻也不敢得罪了唐無求,連忙好說歹說,最後還自曝了一個秘密,這才讓唐無求答應繼續。

唐無求可不知道這機甲內心在不停叨咕【虧大了】、【虧大了】之類的話,他將這顆齒輪安上去,調試了一下,這才道:“好了,試試看。”

······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在梅蘭達號遭遇了異種的薩羅曼擊斷一條攻擊過來的尾巴,當機立斷一揮手:“站住,別往通道方向跑!退回來!”

話音未落,飛船中忽然傳出“哐當”一聲巨響,是通道!前往通道的方向那裏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幾隻異種!

那跑得快的幾個隊員正好和他們狹路相逢,其中一個躲閃不及直接被異種的尾巴給刺穿了大腿!

通道裏發出一聲慘叫!【在沙漠裏,由於白天沙石被太陽曬得灼熱,接近沙層的空氣升高極快,形成下層熱上層冷的溫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氣密度遠比上層密度小的現象。這時前方景物的光線會由密度大的空氣向密度小的空氣折射,從而形成下現蜃景。遠遠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長途跋涉的人,酷熱幹渴,看到下現蜃景,常會誤認為已經到達清涼湖畔,但是,一陣風沙卷過,仍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這種景象隻是一場幻景。碎石圈是一塊大石頭經過數百年熱脹冷縮一次次碎裂和自然風化後,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圓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為排列的作品,實際上是自然形成的。鳴沙在現在寧夏自治區中衛縣靠黃河有一個地方名叫鳴沙山,即在今日沙坡頭地方,科學院和鐵道部等機關在此設有一個治沙站。站後麵便是騰格裏沙漠。沙漠在此處已緊逼黃河河岸,沙高約100米,沙坡麵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湧出,此沙向來是人們崇拜的對象,據說,每逢夏季端陽節,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會,然後紛紛順著山坡翻滾下來。這時候沙便發生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據蘇聯專家彼得洛夫的解釋,隻要沙漠麵部的沙子是細沙而幹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陽曬得火熱後,經風的吹拂或人馬的走動,沙粒移動摩擦起來便會發出聲音,這便是鳴沙。風蝕蘑菇首先是由風蝕柱變成的。風蝕柱主要發育在垂直節理發育的基岩地區,經過長期的風蝕,形成孤立的柱狀岩石,故稱風蝕柱。它可單獨聳立,或者成群分布。由於接近地表部分的氣流中含沙量較多,磨蝕強烈。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異,風蝕柱常被蝕成頂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稱風蝕蘑菇。其主要形成原因為風力的侵蝕作用。當其經風蝕較嚴重時會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