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幸福就住在我們心裏(1 / 1)

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隻要使心靈的塵埃去盡、使束縛解脫,幸福之光便隱然而現。

——一行禪師

人一輩子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又有幾個人能說自己是獲得了幸福呢?在很多人眼裏,幸福就像在和人藏貓貓一樣,本來以為快要抓到它了,但是最終卻讓幸福從指間溜走!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幸福是對生活的一個感受狀態,感受的好與壞,就在一念間,幸福就藏在自己的心裏。

據說,在很久以前,人類是沒有任何幸福與快樂的。盡管他們不停地尋找幸福,卻始終沒有結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

原來,造物主在造人的時候,與天使們開了一個會議。造物主說:“我不僅要賦予人類智慧,還要賦予他們幸福和快樂。不過,幸福比智慧更重要,所以我不想讓他們輕而易舉得到,否則就沒有人會珍惜了。可是,我還沒有想到該把人生幸福快樂的秘密藏在哪裏更好?”

這時,一位天使說:“把它藏在高山上,這樣人們肯定很難發現,一定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行。”造物主聽了以後,搖了搖頭。

另一位天使說:“那就把它藏在大海深處,人們一定發現不了。”造物主聽了還是搖了搖頭。

“那麼,把它埋在土地裏吧!這是人類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負責管理土地的天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造物主對這個辦法仍舊不太滿意。

最後,有一位天使說:“我想,還是把幸福快樂的秘密藏在人類的心裏比較好。他們總是向外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快樂,卻從來沒有想到在自己身上挖掘幸福的秘密。”

造物主對這個答案非常滿意。自此,幸福的秘密就藏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惟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竭盡形,終不能得。”斷際禪師的這番話,也是在告誡世人:隻有自己這顆心才是真佛。佛祖之心和眾生之心並沒有什麼差異,隻可惜眾生執迷與冥頑,總是向外去求佛,結果越求反而離佛越遠。這就如同驅使佛去找佛,派遣心去捕捉心,即便到了天荒地老,始終也無法見到佛心。

幸福其實就在人心裏。因為幸福就在自己的心裏,所以隻能向內心發掘。有的人到處找幸福,卻到處找不到幸福。因為他忽略了自心。

有位禪師曾經是一座大寺廟的住持,可他卻偏偏不願意做住持,跑到外麵當了乞丐。體驗過了乞丐的生活之後,他又開始自己編草鞋拿去賣,以此維持生計。

一天,有位經常光顧禪師生意的朋友到寺廟裏燒香拜佛,看到那裏免費贈送結緣的佛像,便給這位禪師請回了一張。他對禪師說:“你明明是個出家人,可身上連佛像都沒有。我給你請回了一張,你要好好膜拜,請佛祖保佑你吧!”

禪師謝過那位朋友後,禪師便將佛像貼在自己搭建的茅草屋的牆壁上。他說:“如來佛,莫生氣,不是貧僧不恭敬您。您是匆匆過客,不妨在這裏小住一陣,隻要不嫌這屋子破就好,我也不會因為上西天的事情而勞煩您。”

或許,在世人看來,禪師不做住持而去當乞丐、賣草鞋,實在是有點匪夷所思。事實上,這不過是我們凡俗之人心裏的塵埃,而禪師心裏卻早已沒有這些塵埃。對於他來說,做住持、當乞丐、賣草鞋,沒什麼兩樣。因為,他找到了心裏的幸福。反觀俗世中人,總是覺得要發財、要吃到美食、穿好衣,才能夠獲得幸福。這種幸福是向外求取的,不是發自內心的。換句話說,沒有找到內心的幸福,無論外界的物質條件如何,我們都不會覺得幸福。甚至,物質條件越豐富,幸福感越小。

努力奮鬥的生活態度沒有錯,但不要再想著依靠提升物質條件來尋找幸福。隻有深入自己的心,審視自己的靈魂,才可能遇見幸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使自己幸福和快樂的本事,比如積極的生活態度、樂善好施的品德、奉獻愛心的精神等。這些特質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隻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去把這些幸福快樂的資源加以運用而已。要想培養快樂與平和的心境,我們就必須先擁有快樂的思想和行為,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