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手下的作戰參謀秋山真之少佐出了個主意。這位秋山少佐做過美西(美國西班牙)戰爭的“觀戰武官”,從美西戰爭的戰場上學來了一個“閉塞戰法”。

這“觀戰武官”現在是個死語,不用了。老年間歐洲國家打仗時,中立的第三國可以申請派軍官到戰場參觀,學習怎樣打仗。這個觀戰武官其實是很危險的,陸軍還好一點,因為位置可以稍微靠後。可海軍怎麼辦?一條軍艦被打沉了,龍王爺可不管你是不是“中立第三國”,一古腦兒全部照單簽收。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這個詞就沒有了,理由很簡單:都已經打出“世界大戰”了,哪兒還有什麼“中立第三國”?

什麼叫做“閉塞戰法”呢?就是把敵方的艦隊堵在港內不讓他出來。一開始海軍是準備用甲午戰爭中俘獲的“鎮遠”號沉在寬度隻有273米的旅順港的入口的,後來不知怎麼沒有用,一共搞了四次閉賽作戰全都失敗了,旅順港就沒有被閉塞起來。

要說日本人也是腦袋一根筋,看了美國人用軍艦堵港口就非得也用軍艦堵,就不會想到用水雷,其實當時日本海軍已經會用水雷了。但是海軍的腦筋還是比較轉得快,水雷沒想起來,想出了別的解決辦法:堵不起來就不堵了,把個皮球回踢給了陸軍:“你們不是牛B嗎?你們自己去解決吧,占了旅順口,叢裏往外用炮轟”。

既然牛B,就不能說解決不了了,再說陸軍也沒有把旅順口當回事。當年攻下旅順口的第二軍司令官不就是現在的滿洲軍司令官大山嚴嗎?大山嚴一拍腦袋,喊來了當年的第一旅團長,現在的第三軍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將。當年不就是這位乃木隻花一天就打下來了旅順口,還捎帶著搞了場現在幾乎被中國人忘記了的旅順大屠殺嗎?

乃木興衝衝地就去了,到現場一看就隻說了三個字:“誒,這個。。。。。。”

怎麼了?鋼筋混凝土一米多厚的要塞工事,再加上俄軍比日軍要強得多的火力,怎麼攻?

怎麼攻?不攻不就完了嗎。急什麼?當時的時間還在日軍一邊,包圍起來,把水源一斷,看俄國人能喝多長日子的尿不就完了?

乃木沒學過這麼想問題。既然是要他攻,他就攻。從1904年7月開始攻,8月19日開始總攻,死了2萬多人,攻到年底還沒有攻下來,連乃木的兩個兒子也全賠在裏麵了。到第二年元旦那天俄國人實在受不了了,才投了降。

這俄國人也怪,怎麼就投降了呢?原因也邪門:被圍城太久了,吃不到新鮮蔬菜這才投了降。倒不是俄國人兵如何奢侈,非得吃什麼新鮮蔬菜,實在是維他命補充不上了,士兵中壞血病流行這才投了降。而日本人進了城一看,脫口就是白鬼子可真傻:倉庫裏大豆堆積成山,白鬼子還會生壞血病?原來白鬼子不會發豆芽,磨豆腐,白白守著大豆山生壞血病。

就這樣一位半傻不呆的將軍怎麼又成了“軍神”呢?倒不是這位的戰績,而是他兩個兒子都死在旅順了。按說乃木是大將,留一個兒子在身邊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不是來,但乃木愣是把兩個兒子都送上了火線。戰後論功行賞,給乃木封了一個爵位。可能是良心發現,也可能是喪子之痛,乃木把個爵位給辭了,這件事在下層國民中口碑也不錯。再有就是明治天皇駕崩之時,這位把他老婆殺了以後,自己也跟了明治天皇一起去。這件事被知識分子批判,認為是過時的思維方式;但在另一方麵卻被“愛國賊”們大大利用,為日後的軍國主義思想泛濫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