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呢,還有就是7.7事變的主犯,後來在英帕爾戰役中修出一條皇軍士兵白骨街道的牟田口廉也中將。還有那位和佐藤賢了一起幹“北部法屬印度支那進駐”的陸軍省次官富永恭次中將。

這位富永恭次中將可得多講幾句。這位在東條英機下台以後被新上任的陸軍大臣杉山元一腳踢到第四航空軍去當司令官。杉山元在發配了他以後長出一口氣:“那個能說會道的家夥總算不在眼前了”。

第四航空軍在菲律賓。自殺式的“特攻”是海軍發明的,而把“特攻”引進到陸軍的卻是他。菲律賓失敗時,這位把人家都騙去“特攻”去了,自己卻揣了一張“胃潰瘍”的醫生證明,在護航機的護衛下臨陣脫逃,到台灣去了。

這一下群情激憤,軍部就給了富永恭次個轉入預備役的處分。後來一想不對,這小子怕死臨陣脫逃,給他個轉入預備役不更死不了了?不行,還得讓他上戰場,就又讓他去滿洲當了139師團長,後來被蘇聯紅軍抓到西伯利亞去關了11年。

富永恭次的綽號是“東條英機的褲腰帶”。

再有嘛就是前麵提過的田中隆吉那號人物。

“物以類聚”,周圍都是些這號的東條能幹出什麼就已經是注定的了。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五十五)

東條當了首相了。到底是戰還是和呢?

平心而論,也不見得東條英機一定不是避戰派,他也有過幾次支持和美國談判的舉動。甚至在這次組閣請東鄉茂德(後來也是甲級戰犯)出任外相,而東鄉因陸軍不會同意從中國大陸撤軍,外交沒有任何意義而拒絕受任時,東條說:“日美外交上的所有問題,包括支那駐兵問題都應該再研究,陸軍會在合理的基礎上予以合作”。也沒有徹底關上和談的大門。

但是東條英機在陸軍內是以強硬派的麵目出現的,如果不表現強硬的話,日本陸軍沒有支持他的必要。這已經給他畫好了框框了。

從東條組閣後的10月23日開始到11月3日這10天內,政府大本營聯絡會議連日召開,通過了甲乙兩個方案。大致意思是同意立即撤出印度支那,通商門戶開放,除華北,內蒙,海南駐兵25年外,日軍兩年內撤出中國。

但是最重要的問題是:如果美國這兩個方案都不同意怎麼辦?

想了三個對策:

1. 臥薪嚐膽,即使外交交涉失敗也避免戰爭。

2. 立即開戰。

3. 進行新的一輪外交努力。

到十月末為止,海軍除了軍令總長永野修身之外,基本上還都是避戰派。但是進了11月以後,在前任軍令總長伏見宮博恭王和石川大佐的說服下,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改變了立場,成了主戰派。這樣海軍的軍政,軍令兩個係統的主官全部占到了主戰一邊。海軍變節了。

11月20日,由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和特命全權大使來棲三郎將日本政府的甲乙兩方案交給了赫爾國務卿,但是26日清晨,美國海軍在台灣沿海發現了正在南下的日本艦隊,所以當天美國總統羅斯福通告日本政府拒絕甲乙兩個方案。並於11月27日向日本政府提交了史稱HULL NOTE(正式名稱是“Outline of proposed Basis for Agre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的十點方案,其內容是:

1. 締結英美中蘇日荷泰之間的互不侵犯條約。

2. 法屬印度支那的領土完整。

3. 日本從中國及印度支那(包括滿洲)的撤軍。

4. 日美對中華民國的承認和否認汪精衛政權。

5. 日美共同放棄海外租界和有關權益。

6. 開始協商締結新一輪通商條約。

7. 美國解除凍結日本海外資產。

8. 安定日元對美元的彙率。

9. 廢棄與第三國簽定的違反太平洋地區和平之協定。

10. 兩國共同推進本協定內容。

這其實是9月3日羅斯福總統麵交野村大使備忘錄的內容的再次細化而已。在羅斯福總統和赫爾國務卿看來,都已經三個月了,該拿的主意應該拿了。還有什麼好吞吞吐吐的呢?

確實是該拿的主意已經拿好了,早在11月1日那次長達16個小時,一直開到第二天淩晨的政府大本營聯絡會議上,永野修身海軍軍令總長就已經斷言原來想好的美國萬一拒絕日本提出的所有兩個方案以後的三個對策中的第一個臥薪嚐膽的對策是“最下策”:“美國的戰備在每天加強,而日本在慢性貧窮(海軍每小時要用400噸油料),現在並不是在討論和美國開展的時機,錯過了今天的時機,開戰就取決於美國人了,再也回不倒日本手裏”。

陸軍參謀總長杉山元說得更為具體:“開戰以12月初最為合適,隻有一個月了,這一個月不可能打開外交僵局。如果一定要進行外交交涉,那應該作為掩蓋開戰企圖的手段。”

陸海兩軍的幕僚總長持的就是這種態度了。開戰不開戰的與“赫爾文書”的條件是不是苛刻了點和開戰部開戰沒有關係。沒有“赫爾文書”,日本也會和美國開戰,這就叫曆史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