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想起了很多的往事。15年了,他們曾一起走過了多少清貧的歲月。結婚的時候,他一無所有,僅花30元錢,去鄉下外婆那裏走了一圈便算結了婚。他們一起坐在老槐樹下哼過多少鄉間小調,他曾許豪言要給她多少東西。這一切,在已經實現的時候,他卻覺得快要失去她了,他不明白自己是怎麼把一切弄成這樣的。
隔壁鄰居老式錄音機裏傳來的音樂讓他眼眶濕潤了,他突然覺得,他離不開她。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情人就像流行歌曲,她隻會讓你一時陶醉。妻子卻是那首沉放在心底的老歌,不管歲月如何更改,不管青春是否還在,那份永恒的愛不會改變。
除了她,這個世界沒有人能如此愛他,還有他的兒子。那個女孩,在他答應離婚後去娶她,要給她多少物質承諾的時候,是多麼的興奮。他還能像現在這樣,隻花30元便娶到一個從來不與他計較錢財,卻用一生的時間來愛他的妻子嗎?不能。
回到城裏,他對她說:“我想好了,你也許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合適的,我要留下來!”
她含著淚,幸福地笑了。
故事中的丈夫曾在“家花”與“野花”的抉擇中徘徊,但最終他沒有丟掉“家花”而選擇“野花”,是因為他真正認識到了二者之間的差距。
他知道“野花”雖然能給他一時的慰藉,但卻不是恒久的。同時他從另一個角度也發現了“家花”可以代替“野花”,而“野花”卻永遠也不能具有“家花”的魅力。
的確,“家花”和“野花”有著天大的差距:
“家花”像外表一般的廣東叉燒包,表麵不咋地,好味道全在裏麵;“野花”像裝潢精美的月餅,價格雖貴,卻不怎麼好吃,多吃就會厭煩。
“家花”如白開水,雖然無味卻是身體最需要的飲料;“野花”如紅酒,喝起來很洋氣,卻既不止渴又不飽腹。
“家花”像黃金地段的旺鋪,越用越值錢;“野花”像電腦,進門價格就下跌一半,越用還越掉價。
“家花”就像儲錢罐,雖然男人經常往裏麵放錢,卻有穩定的回報;“野花”就像老虎機,男人大把大把的鈔票塞進去,也許連謝謝也聽不到一句。
“家花”像一個算盤,經常教丈夫精打細算;“野花”則是行遍天下,讓男人隨時有產生高消費的衝動。
“家花”如同紅外線,雖然嘮嘮叨叨卻滿臉真誠;“野花”好比老魷魚,滿麵微笑卻一肚子鬼心眼兒。
“家花”對丈夫是每天都要做好丈夫願意吃的飯菜,她自己可以不吃,卻得讓丈夫多吃;而“野花”則要求男人天天請她吃飯,她還會選自己喜歡吃的,自己吃飽了算,而不會顧及男人。
在男人生病的時候,“家花”會淚眼婆娑地為他熬更守夜,恨不得割點兒身上的肉來做藥,讓丈夫的病快點兒好起來;而“野花”卻不會擔心病情怎樣,隻會送一束輕飄飄的鮮花,還要抱怨太耽擱時間。
……
“家花”的許多好處是男人在“野花”那兒永遠也得不到的。
男人如果細細品味“家花”,換個角度欣賞“家花”,就會發現,“家花”已經把“野花”的芬芳孕育在其中了!隻是她的表達方式體現在了生活的細枝末節中,不用心的男人,還以為“家花”土氣、庸俗,沒有“野花”那般嬌豔、浪漫。其實,這又何止是表麵上所看到的那一點點兒呢!
民間俗語“‘家花’不如‘野花’香”也該修改了,否則將有多少婚姻會毀在這句話上?
隻要你換個角度看待“家花”,你會發現“野花”與“家花”根本就沒有可比性,拿“野花”與“家花”作類比,那不是在褻瀆“家花”嗎?
幸·福·箴·言
⊙淡定的男人,從不主動挑起對妻子的戰爭,他以理服人,知道吵架解決不了問題,即使再生氣,也不會使用家庭暴力。
⊙女人需要平等,需要男人摒棄那種所謂的“大男子”主義,對家庭和婚姻負點兒責任,與她們一道經營愛巢。
⊙對妻子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體貼,多一些尊重,對家庭、婚姻多一些參與,多付出一點兒愛,心懷一種責任感,那麼,你就是一個人人都羨慕的好丈夫。
⊙有句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那麼我要說,好妻子是哄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