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子牽著馬去趕集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頭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用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大袋爛蘋果。
在每一次交換中,他倒真是想給老伴兒一個驚喜。
當他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氣時,遇上兩個英國人,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集的經過,兩個英國人聽得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
老頭子堅持稱絕對不會,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如果他回家未受老伴兒任何責罰,金幣就算輸給他了,三人於是一起回到老頭子家中。
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又是給他擰毛巾擦臉,又是端水解渴,聽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
老頭子毫不隱瞞,把去市場的全過程一一道來。
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老太婆都十分激動地予以肯定。
“哦,我們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樣好喝。”
“哦,鵝毛多漂亮!”
“哦,我們有雞蛋吃了!”
……
最後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溫不火,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吃到蘋果餡餅了!”不由摟起老頭子,深情地吻他的額頭……
其結果不用說,英國人就此輸掉了一百多鎊金幣。
家庭生活中夫妻相處最重要的基礎是寬容、尊重、信任和真誠。即使對方做錯了什麼,隻要心是真誠的,就應該重過程、重動機而輕結果,夫妻的恩愛、寬容是善待婚姻的最好方式。愛是一門藝術,寬容才是愛的精髓,而不是指責。
婚姻意味著接受,無論你的想法是多麼正確,對方的言行是多麼錯誤,你都不要試圖用指責來改變對方。不可否認,兩個人沒有太多分歧,婚姻才會幸福,但是,夫妻千萬不要互相指責,應該通過溝通讓對方改變,兩個人慢慢地向對方靠攏,這樣就會找到一個新的結合點。切忌用指責來改造對方,這樣做是徒勞的,因為你在改變對方的時候,對方也可能在試圖改變你,這樣夫妻會陷入改變與抵觸改變的矛盾中,使得夫妻關係惡化。人改變自己都很難,何況是改變他人。
人們習慣將夫妻關係比作魚和水的關係,可是有一個誤區,都希望自己是水,對方是魚。和睦的夫妻並不是四目對視,而是朝著一個方向注視。這就是理解的重要性。我們設想一下:假如夫妻雙方各持己見,互相抱怨,互相指責,那麼他們過的會是什麼樣的日子?
有一對夫妻,一起開了一個店。丈夫是領導,妻子負責財務。因為剛剛發生的一點兒賬務問題,一個員工賭氣不幹了,對領導的態度也不太好。
夫妻倆在回家的路上議論此事。丈夫憤怒地否定了這個員工,稱其人品有問題。妻子則認為人品不是問題,而問題在於領導管得不對,管得不好。丈夫於是更加憤怒,稱妻子與自己不是一個層次。妻子則喋喋不休地指責丈夫這個領導當得不好。
丈夫當然不肯承認,於是,兩個人開始大吵特吵。
其實,矛盾本不在夫妻之間,但卻轉到了他們夫妻身上。被埋怨的那個員工聽不到指責,而本來沒犯錯的夫妻卻開始相互指責。最後,最親密的人受氣、受委屈,使本來不是問題的矛盾漸漸擴大。難道這就是指責的“功勞”?
所以,夫妻雙方無論麵臨多大的事都不要互相指責,要多讚揚,多建議,把埋怨變成希望。麵對責任,更不能持推卸的態度,而是要兩個人共同承擔,共同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