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宮崎先生,您叫我聽雨就可以了。”李聽雨一頓。“您會華夏語?”
“年輕的時候在華夏待過幾年,會一點華夏語。”宮崎先生笑著道,然後做出邀請的手勢。“聽雨,工作上的事情,我們一塊去我工作室談吧?”
李聽雨點點頭。
三人沒有過多停留,上車後直接離開了。
江戶城是東洋的首都,也是個現代化的發達城市,人口眾多,建設也比較先進,給人一種別樣的科技元素風景美感。隻是李聽雨沒有心思欣賞這些景色,就連跟宮崎老師的聊天,也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宮崎先生看出李聽雨的異樣,出聲詢問道:“聽雨,怎麼了?是水土不服嗎?要不要去醫院看一看?”
“不用了,宮崎先生,隻是有些不舒服。”
“嗯?哪裏不舒服?”
“這裏。”李聽雨指著她的心髒處,笑著說道。
宮崎先生一怔,旋即露出苦澀的笑容,他已經是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所以一眼就看出李聽雨這模樣是跟感情有關係。於是宮崎先生沒有再多言,讓李聽雨多一些安靜的空間。
宮崎先生的工作室名為A-URO,規模很大,與其說是工作室,不如說是公司更為恰當,隻不過東洋這邊都習慣稱之為工作室而已。A-URO主要以漫畫為主,同時下麵又衍生出許多的產業鏈,有影視、有音樂、也有出版社,基本上都與娛樂產業有關聯。
宮崎先生在A-URO裏麵相當於神一樣的人物,在他走進公司時,幾乎所有員工都會起身彎腰打招呼,宮崎先生也沒有任何架子,十分的和藹可親。
中居夏樹離去,宮崎先生帶著李聽雨來到辦公室,此時辦公室內已經有數人等候,經簡單的介紹,李聽雨得知他們都是A-URO裏麵出色的音樂家。
東洋人的辦事極其講究效率,所以簡單介紹之後,便直入主題,商量起關乎這次李聽雨的新歌問題。
李聽雨也是十分積極,相繼表達出自己的態度與理念。
花費了整個上午的時間,辦公室內的人已經得到了一致的答案,於是開始進行創作。
午飯是由中居夏樹幫忙帶過來的,李聽雨與那些創作人,乃至宮崎先生都在辦公室內享用。因為在李聽雨過來之前,這邊已經確定了音樂的小樣,所以下午又磨合一會兒後,三首優秀的歌曲正是誕生。
錄製歌曲是在A-URO音樂部的錄音棚裏麵的,宮崎先生也到了現場。
當李聽雨開口歌唱時,不僅是中居夏樹與那些音樂人驚呆了,就連宮崎先生臉上的表情很是動容。
李聽雨的歌唱底子本來就很不錯,再經過夏天傳媒的培訓之後,因為她在音樂上的超高天賦,她的歌唱技巧早已駕輕就熟,三首歌加起來錄製的遍數不夠十次,就順利將這三首新歌全部錄製完畢。
李聽雨也是十分滿意這三首歌,對著那些音樂人表示感謝。
“是的,宮崎先生,您叫我聽雨就可以了。”李聽雨一頓。“您會華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