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本書是《紐約客》雜誌專欄作家馬爾 科姆_格拉德威爾的一部才華橫溢之作。

他以社會上突如其來的流行風潮研究為切 入點,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探索了控製科學 和營銷模式。他認為,思想、行為、信息 以及產品常常會像傳染病爆發一樣,迅速 傳播蓃延。正如一個病人就能引起一場全 城流感;如果個別工作人員對乘客大打出 手,或幾位塗鴉愛好者管不住自己,也能 在地鐵裏掀起一場犯罪浪潮;一位滿意而 歸的顧客就能讓新幵張的餐館座無虛席。

這些現象均屬“社會流行潮”,它爆發的 那一刻,即達到臨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 一個引爆點。

格拉德威爾在書中歸糸序了引爆流行的 三項法則,即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 法則、環境威力法則,並根據這些法則剖 析了種種極具感染力的事件,如各種風 尚、傳染病傳播、電視節目、直郵廣告 等。對於企業領袖、藝術家、思想者、設 計師、媒體從業人員而言,本書可以幫助 你找到一種拓展影響、傳播觀念、引領流 行潮的全新思路。

本書可謂是一部智力曆險記,妙趣橫 生,極富有感染力,讓人充分感受到思想 的魅力和愉悅。尤其重要的是,本書如同 一幅思維導航圖,讓人看到思維的一種新 的拓展方式,你將發現,一個富有想像力 的人隻要能找準引爆點,就能打開一個充 滿驚喜的世界。

責任編輯黃犀 封麵設計別年

經銷:中信聯合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理解流行

李翔

我有一個關係很好的同事,大家都叫他小新。我們曾共同 供職於《經濟觀察報》,那時他是IT部和商業評論部的記者,而 我是隔壁評論部的記者。

作為一個報道領域集中在跨國公司及其領袖的記者,他把 很大一部分精力集中在跨國公司的產品上了。必須承認,他不 愧是我們身邊“Google”式的人物,我們從他那裏獲知各種產 品信息,比如有趣的Google map,比如新款的蘋果電腦,比如 ipod的新款式。他甚至知道在哪裏能買到ipod的媒體價,以及 大陸和香港的ipod各個版本分別是多少錢。在報社的編輯部裏, 多達十多個人和他用同樣款式的多普達手機,有六個人和他用 同樣型號的惠普筆記本電腦——其中有很多人甚至是托他買 的。他把他的ipod借給同事聽,直到同事終於下定決心購買一 款蘋果硬盤隨身聽。每天中午,晚晚起床的他總把自己的惠普 筆記本電腦扛在肩上,一隻手扶著它,另外一隻手緊緊攥著他

的多普達手機,腳步輕快地走進辦公室,大聲對我們喊: “Hello!”然後開始講最新的電影、音樂,或者跟同用一款手機 的同事分享這款手機的新樂趣。從網上下載的每一個適用於這 款手機的軟件,或者是這款手機一項新功能的發現,都能構成 長達15分鍾的話題。

後來,我們同時到了另一家公司工作。這次我們坐到了一 個辦公室。真是不幸,這意味著我必須忍受他每天帶來的地毯 轟炸式的信息。但是也很幸運,因為我們必須同時麵對新的工 作環境和一群新同事,而他,則是我跟新環境以及新同事溝通 的橋梁。我發現,他除了在網絡和技術方麵是個內行之外,也 是個快活的聯係員、溝通能手。我的一個同事形容他為一名快 樂的間諜,每次露麵都會帶著微笑和最新的情報回來。由於他 的這兩項特長,辦公室的音響設置以及處理同公司和新同事之 間的事務,我們都很放心交由他來做。他能很快弄清楚公司的 各項惱人規定,熟知如何應對,以及如何安裝傳真機、電話、 無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