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起作用時,不會轉換
正文
1講 成為偵探愛好者
世界上有不少奇聞軼案。偵探這門學問和案件聯係在一起就有了奇妙的色彩。偵探小說大抵都是驚險刺激、引人入勝而又充滿懸念的。19世紀,柯南道爾的作品如今成了偵探文學中的經典。福爾摩斯也成了神探的代名詞。
目前我所接觸到的大致是西方、中國、日本三地的偵探小說。
個人覺得西方的懸念小說比傳統的偵探小說,懸念小說讓偵探故事有趣鮮活。希區柯克的書越看越愛不釋手!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裏斯蒂、莫理斯·勒布朗、愛倫坡在西方偵探小說中zhan有一定的地位。
我隻在《推理之門》中看過些中國偵探小說。中國偵探小說注重情節和邏輯,沒有太多冗長的心理描寫,適合我們中國人看。
偵探小說在日本風行!也許大和民族比較崇尚智慧吧。比較出名的有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內田康夫,不過日本的偵探小說比較瘋狂,很多作品中都充斥著情色的情節。嗬嗬,這點卻跟日本的動漫比較相似。
看偵探小說,多是為了消遣,不小心滿足了自己的求知欲,獲得了一些偵探的相關推理方法和一些偵探常識。我愛好偵探推理,最初也是對智慧的崇拜,和對智慧渴望。可是,要是成為一個偵探,生命安全常常會受威脅。這樣,我寧可成為一個偵探愛好者。
說白了。了解偵探推理,學習偵探推理是為了益智。
2講 演繹法
演繹法──從普遍性結論或一般性事理推導出個別性結論的論證方法。是演繹推理在議論文中的運用
在演繹論證中,普遍性結論是依據,而個別性結論是論點。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相反,它反映了論據與論點之間由一般到個別的邏輯關係
演繹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論,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論證的個別事物;結論就是論點。用演繹法進行論證,必須符合演繹推理的形式。但在寫作時,根據文章表達生動簡潔的要求,對三段論推理過程的表述可以靈活處理,有時省略大前提,有時省略小前提。比如“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科學真理,它是不怕批評的”,就省略了大前提。又如,“魯迅曾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一直往前走。’我們不正該煥發朝氣,勇往直前嗎?”就省略了小前提。
運用演繹推理,作者所根據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須正確,而且要和結論有必然的聯係,不能有絲毫的牽強或脫節,否則會使人對結論的正確性產生懷疑。
演繹法沒必要研究那麼透,畢竟俺們不是搞哲學的,不用關心什麼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大致就是推理方麵要積累一些案例,特別是作案手法之類。從積累的偵探知識中,提取部分來解決麵前的案子就行了。
•;“一個邏輯學家不需親眼見到或者聽說過大西洋或尼加拉契布,他能從一滴水上推測出它有可能存在,所以整個生活就是一條巨大的鏈條,隻要見到其中的一環,整個鏈條的情況就可推想出來了。推斷和分析的科學也象其他技藝一樣,隻有經過長期和耐心的鑽研才能掌握;人們雖然盡其畢生精力,也未必能夠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初學的人,在著手研究極其困難的有關事物的精神和心理方麵的問題以前,不妨先從掌握較淺顯的問題入手。比如遇到了一個人,一起之間就要辨識出這人的曆史和職業。這樣的鍛煉,看起來好象幼稚無聊,但是,它卻能夠使一個人的觀察能力變得敏銳起來,並且教導人們:應該從哪裏觀察,應該觀察些什麼。一個人的手指甲、衣袖、靴子和褲子的膝蓋部分,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繭子、表情、襯衣袖口等等,不論從以上所說的哪一點,都能明白地顯露出他的職業來。如果把這些情形聯係起來,還不能使案件的調查人恍然領悟,那幾乎是難以想象的事了。”——福爾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