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在一個充滿聯係的世界裏生存和發展,必須懂得“借力”。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除了其自身具備成功素質外,外來的推動也是不可或缺的。
成功有很多秘訣,成功不止一條路徑。“借力”,是一種變通的法則,這是天地之間難以掌控的一種智慧,往往隻有聰明的人,才懂得借力的巧妙與到位之法。
量力而行的“力”
量力而行的成語出自於《左傳·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告訴人們要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
但我們是否自己思索過,量力而行之“力”,究竟包括哪一些呢?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父子兩人在沙灘上玩,父親讓兒子搬一塊石頭,兒子太小,怎麼也搬不動。
“你用盡全力了嗎?”父親問。
“用盡了。”
“你沒有用盡,還有一種外力你沒有用,你為什麼不請我幫忙呢?”
這個簡單的故事,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它告訴我們,我們所具備的力量中,包括外力。
很多人都恪守這樣一種原則——“量力而行”。可他們狹隘地理解了這裏的“力”,以為就是自己所具備的力量,結果他們隻能做有限的事情。
另一些人認為,“量力而行”中的“力”包括外力,他們不僅將自己的力用盡用好,還用別人的力為自己辦事。
外力是無限的,善於借用外力的人,能創造無限的奇跡。借力由來已久,中國自古很多詭智謀略與之有關,比如狐假虎威、借刀殺人、拉大旗作虎皮等等,傳統上對借力之術評價並不高,為君子所不齒。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似乎借力便是借某人的勢力。實際上,上述隻是可借之“力”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生活中能夠為我們為人做事增光添彩的人、物、事、情,都是可借的範圍,比如才智、言論、籍貫等等,不一而足。
名人效應可借。
我國成語中有“借冕播譽”之詞,冕本指古代天子、諸侯所戴的禮帽,後來專指皇帝的禮帽。在“借冕播譽”裏,“冕”已不指帽子,而是指美譽和聲望,借冕的目的在於產生一種名人效應。
在現代社會,借助名人效應已經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外交等領域廣泛運用,而且大有日趨擴展之勢。對於人際交往,它不失為一種提高自身形象,擴大自己影響的策略和技巧。
美國一家公司所生產的天然花粉食品“保靈蜜”銷路不暢,經理絞盡腦汁,如何才能激起消費者對“保靈蜜”的需求熱情呢?如何使消費者相信“保靈蜜”對身體大有益處呢?廣告宣傳,未必奏效,大家見得多了。
正當一籌莫展的情況下,該公司負責公共關係的一位工作人員帶來喜訊:美國總統裏根長期吃此食品。原來,這位公關小姐非常善於結交社會名人,常常從一些名流那裏得到一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這一次她從裏根總統女兒那裏聽到了對本企業十分有利的談話。
據裏根的女兒說:“20多年來,我們家冰箱裏的花粉從未間斷過,父親喜歡在每天下午4時吃一次天然花粉食品,長期如此。”
後來,該公司公關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員,又從裏根總統的助理那裏得來信息,裏根總統在健身壯體方麵有自己的秘訣,那就是:吃花粉,多運動,睡眠足。
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並征得裏根總統同意後,馬上發動了一個全方位的宣傳攻勢,讓全美國都知道,美國曆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之所以體格健壯,精力充沛,是因為常服天然花粉的結果。於是“保靈蜜”風行美國市常
借助名人效應,讓本來不為人知的事物為眾人所知,不失為一種迅捷的造勢方法。
自然力量可借。
從借助自然力量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借助的是一種特殊的自然力量,而地球借助的是化學反應、物理變化的力量,這個世界的人利用自然之術製水,而地球人利用水流生電。自然的力量,常超乎我們的想象。
在兵家韜略中,最強大的人力也敵不過自然之力,如何使強大的敵方之力與自然之力相碰撞,而我方兵不血刃,即可安國定邦,平息敵軍的威脅,已成頭等重要的大事。
其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天險,如三國時魏之廣、蜀之險、吳之江。其次,在以弱擊強的過程中,或以水淹,或以火攻,借自然界的不可抗拒之力攻敵軍,一舉而勝。如曆史上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弱方均采用火攻,贏得成功。公孫瓚破青州黃巾、關羽水淹於禁七軍、赤壁之戰等,均運用水攻,助成聲威,乘勢而進,奪取勝利。
《孫子兵法·火攻篇》上講:“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不僅水火,風沙雷電、寒暑冷熱等自然現象、宇宙之力,無不被韜略家們所借用,成為手中打擊強敵的最佳武器。
借助外力,不是為了被外力所支配,而是要操縱外力。
敵方之力可借。
中國兵書《兵經百篇》“借”篇中談到:蓋艱於力則借敵之力,難於誅則借敵之刀,乏於財則借敵之財,缺於物則借敵之物,鮮軍將則借敵之軍將,不可智謀則借敵之智謀。
何以言之?吾欲為者誘敵設,則敵力借矣;吾欲斃者詭敵殲,則敵刀借矣;撫其所有,則為借敵財;劫其所儲,則為借敵物;令彼自鬥,則為借敵之軍將;翻彼著為我著,因彼計成吾計,則為借敵之智謀。己所難措,假手於人,不必親行,坐享其利;敵為我資,而不見德、我驅之役,法令俱泯。甚且以敵借敵,借敵之借,使敵不知而終為我借,使敵既知而不得不為我借,則借法巧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方的力量不夠,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力量;直接殲滅敵人有困難,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武器;缺乏財力,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財物;奪取別人的儲備,就相當於借用敵人的物資;想辦法使敵人內部發生爭鬥而達到削弱敵人的力量,這就等於借用別人的兵將;把敵人的措施反過來變為我們的措施,利用敵人的計謀來完成我們的計謀,就等於借用敵人計謀。
我方難於做到的事,可以通過別人去做,不必親自動手,就可以坐享其成,甚至可以驅使敵人去利用另一方敵人以達到我方的目的。或把敵人想利用我們的機會反轉來加以利用而達到我們的目的,使敵人不知不覺為我所用,即使敵人發覺,也無法逃脫被我方借用,這是最巧妙的借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