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看到劉文龍擊敗唐龍·威爾遜的那一拳,臉上露出了驚容,本能的脫口道:“暗勁,這小子練出了暗勁?”
聽到歐陽明話的王雷也是一臉驚訝,明白了唐龍·威爾遜為什麼挨了一拳就喪失戰鬥力了。
劉文龍這小子居然練出了中國傳統功夫的暗勁!
當然,這裏所說的暗勁跟前世國術所說的暗勁不是一回事。
中國傳統武術的確存在明勁、暗勁和化勁之說,這是形意拳宗師郭雲深最先提出來三種練法。後來唯一練成化勁功夫的孫祿堂在晚年的時候提出了“抱丹”,開始做起修道成仙,白日飛升的美夢了。
至於罡勁、見神不壞等境界隻是的虛構,國術中並不存在。
實際上連抱丹都不存在。孫祿堂雖然在晚年提出了這個概念,但並沒有證據證明他已經練成。
更重要的是,郭雲深提出的明勁、暗勁和化勁是三種練法,並不是三種武道實力境界。
前世的國術都以為明勁<暗勁<化勁,這是很錯誤的認識。
王雷跟爺爺學了幾年拳後,已經意識到所謂的明勁暗勁和化勁隻是發力方式,並沒有高低之分。
所謂明勁,說白了就是整體勁,能輕鬆打出整體力量的拳手就等於掌握了明勁。
職業拳手一拳能打出自身體重兩倍以上的力量,就是掌握了明勁。像王雷這樣一拳打出上千磅的力量,已經達到了明勁巔峰。
所謂的暗勁,也沒那麼玄乎,什麼內勁、柔勁、陰勁、穩勁等等的,說白了就是滲透勁。
武俠的摧心掌,陰手死拳,內家拳所說的“打其體膚,傷其內髒”實際上就是暗勁的表現形式。
看起來不怎麼凶猛,似乎很隨意的發力。卻將力道滲透進對方體內,導致對方內髒震蕩並受傷,這就是暗勁。
暗勁不是境界,而是一種練法。
而當對力道掌控自如。明暗勁能夠隨心所欲的轉換運用,並能感受到他人作用於自身的力,輕鬆化解,對力的掌控達到“入微”的境界,就這是化勁。
國術傳說的“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就是化勁,是對力道掌控入微的表現形式。
練出暗勁不代表實力就一定高於明勁,同樣練出化勁也不代表實力一定高於暗勁。
明勁、暗勁和化勁是三種發力的練法,並非實力的高低境界。
暗勁和化勁高手不一定能打得過明勁高手,甚至也不一定打得過手持板磚的小混混!
武者的實力,從來都是“實戰”第一,“發力”第二。
李小龍說,他的武道精煉就隻有兩點,近身與發力。
在王雷的原本時間線上有一位武術革新家總結武術也隻有兩點,得手與發力。
所謂得手。就是攻擊得手,那位武術革新家認為,得手是占據了武術實戰的一半內容,是真正能體現一個武者實力高低的標準。
不管是李小龍所言的“近身”,還是武術革新家所說的“得手”,說白了就是“實戰”。而在武術訓練中,“實戰”必須是排在第一的。
實戰第一,發力第二,這才是對武術訓練的正確態度,才是成為實戰高手的步驟。
可惜傳統武術界基本上都弄反了這個順次。
這就是傳統武術界的弊端。也是傳統武術沒落的原因!
練傳統武術的,大都在追求一觸即發、放人如掛畫,或是明勁暗勁和化勁,很少有人願意找個實力相當的陪練。戴個拳套每天打幾個回合拳拳到肉的實戰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