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節(2 / 3)

不過,成為巡禮者以後,他到現在都還無法決定要怎麼安排未來的生活。真的要跟隨奈武普利溫,成為劍之祭司嗎?在達夫南的心裏深處,不時傳來否定的聲音。他總覺得那本是伊索蕾的位置,若坐上那個位置,往後必定會召致很多苦惱。

如果恰好奈武普利溫也忙,直到很晚還是他一個人在家,就更容易胡思亂想了。為了抑製這煩惱,他時常會刻意地專心投入到其他的事上。那一天也是因為如此,他拿了書來看;那是很久以前從藏書館的傑洛叔叔那裏拿到的書。

《卡納波裏遷移之曆史》

看到封麵的瞬間,剛來到月島時發生的事又曆曆在目。那書是當時他和伊索蕾處不好,心裏正難受時拿來看的。讀了一陣子後,發現後半部被撕去,還因而拿到藏書館跟傑洛叔叔換了新的書。不過,從那次拿回來之後,這書就這樣擺著,他有意無意地把它歸為已經看完的書,所以雖然他後來又借了幾本書,卻再沒看這本書了。

他已經好久沒到藏書館,和傑洛叔叔、歐伊吉司一邊喝茶,一邊聊東聊西了。距離最後一次借書來讀,已經飛快地過了一年。從大陸回到月島後,也過了幾個月;但苦惱占據掉他全部的心思,因此要像以前一樣,輕鬆休息睡個好覺也變得很困難。

也許是因為最近都沒在看書吧,當他看到塞在架上角落的這本書時,就忍不住把書從架上抽了出來。

前麵大致瀏覽後直接就翻到了後半部,稍微讀了一下,達夫南發現到一件奇怪的事:他之前看過的部分和現在開始閱讀的後半部分,撰寫時間居然相差了數十年!感覺上像是已經寫好的書先存在了數十年,後世的人再補添個幾十頁,然後有人再用白話翻譯做注解似的。

內容大略看來,是講述卡納波裏人已經結束了長途跋涉,找到定居的地方,麵對新的土地。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方式描寫,不論是文體或用語,都和前半冊截然不同。

……當年為了避難,我們不得不在今日這貧瘠的土地上定居,原因乃在於我們錯誤地沒有徹底遵從禿鷹之日所降下的神旨。此處四座島嶼,到處充斥著覆蓋萬年冰雪的峭壁,明顯不是神旨指示的寬闊大地。當年先祖的克拉帝烏斯(進車者)船隊到了這塊土地就停止前進,因此留給我們這些後世子孫,隻可養活五百人口的小島,作為最後避難處所。事實上,當時有眾多子孫為躲避災難逃離大陸,最後卻隻有一艘船隻得以安然避開狂風暴浪,抵達此島岸邊;當初眾人不為其他,隻為成就奉行神所下之旨意。

達夫南慢慢地閱讀著,但是讀到某一段落時,卻不由自主地心中一震,再也讀不下去了。

……為了不要忘記先祖的過失,我們將四座島命名為“光榮之記憶”、“神旨之沉默”、“大地之喪失”、“歸鄉之祈願”。

達夫南自問為何暗自吃驚,於是再逐字推敲,就找出了其中的端倪。把書中四座島名的前麵去掉,不就是現在他們所居住的四座島嗎……

“……”

達夫南的手指尖微微地顫唞了一下又停下來。若依據這本書的內容,不就意味著巡禮者的古老王國,正是在滅亡之地的卡納波裏,而島民們即是卡納波裏的後代嗎?

隻有他自己還不知道這個真相?

那是不可能的。古老王國……不管是從島上誰的口中,都隻是聽他們這樣稱呼而已,從來沒有人說那就是所謂的卡納波裏;甚至連奈武普利溫也說他不知道古老王國在哪裏。

古老王國,古老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