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小方說,他多次到中國尋找鍾聖英,一直沒有結果。前些時候,兒子從電視上看到中國上海出現了一家盛華紡織有限公司,一看到董事長鍾大根的照片,大平小方就斷定鍾大根是姚開平的兒子。

我們中國崇尚不念舊惡、團結一致向前看。言罷往事談未來,鍾大根向大平求教企業發展之道,大平小方老先生打開皮箱,雙手顫抖著從皮箱裏取出一厚本發黃的文稿,含著眼淚說:“孩子,你好好看看吧,我一直就是按著你父親的辦法做企業的啊——我們當年如果不來侵略你們,你們家的工廠如果一直發展下來,肯定比我們現在企業更大更強。我們日本人真是中國的罪人啊。當年,我在日本聯絡了一些老兵主張給中國戰爭賠償,我為此還被人打了黑槍,沒有想到你們的政府卻不要。”

大平小方對鍾大根說這話時,宋秀娣也在場。

大平小方回國不久就去世了。老人家是拖著晚期癌症的重病之身最後一次來到中國了結心願。

又好多年過去了。這天晚上,耄耋之年的宋秀娣在電視裏看到當年的丁導演、丁部長,後來的丁老的追悼會。丁導演躺在蒼鬆翠柏之中,身上蓋著黨旗。聽著讚美詩一樣的悼詞,宋秀娣忍不住想到:以前那些事,究竟要不要告訴孩子們呢?

可是——不說就對嗎?自從在電視上看了丁導演的追悼會後,宋秀娣的內心又糾結起來。說,還是不說?如果說,是選擇性地說,還是全部道出?那些事,全部說出來合適嗎?

正在宋秀娣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家電視台播出了對齊有田的采訪,還冠之“百歲抗戰老兵談淞滬抗戰”。年輕漂亮的主持人介紹,齊有田不僅是抗戰老兵,還是旅居南美某國的華僑領袖,身價上百億的大富豪,在浦東投巨資建設——建設什麼?主持人的話,宋秀娣沒有全聽清。但接下來齊有田的話,宋秀娣全聽清了。像許多老年人一樣,宋秀娣的聽覺有些奇怪,聲音同樣大小的話,有些她聽不清,有些她卻聽得很清很清。已經一百零五歲的齊有田居然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清晰。齊有田對年輕漂亮的主持人說,他的名字是爺爺起的,爺爺從小就跟他講田橫五百士寧死不屈的故事。麵對鏡頭,齊有田緩緩講述那遙遠的往事:七七事變後,上海人民抗戰熱情如何之高漲;**在上海如何與日軍浴血奮戰;上海淪陷後,國共兩黨如何在租界內合作抗日等等——齊有田講得相當仔細。節目是精心準備的,女記者還在大屏幕上打出當年報紙上的一些文章和照片,其中就有鍾聖英、李青雲和宋秀娣三個人的合影戎裝照。齊有田含著眼淚深情地介紹了她們的英勇事跡,齊有田指著一張舊報紙上照片說:“這位小姐叫李青雲,一二八第一次淞滬大戰時,李青雲的父母死於日本人的炸彈。這位小姐叫鍾聖英,是當時上海大資本家鍾修齊的女兒,這位小姐叫宋秀娣,是七七事變後回國參加抗戰的華僑。這張照片登在1937年8月9日的《申華報》頭版,下邊的文字看不清了,我記得裏邊有‘三姐妹發誓從軍,誓與倭寇血戰到底’……”

這是宋秀娣第一次看到齊有田。一見齊有田,宋秀娣腦海裏就電光一閃,斷定劉二根是齊有田的兒子。老年父子最相像!兒女們五六十歲以後,如果父母還活著,父母和兒女往往就像一個人變成了年齡不同的兩個人。血緣關係真是太神奇了!

電視台以這張照片為契機發起了尋找“最美抗戰女兵”行動。

這天,一群人扛著攝像機來小區采訪宋秀娣。人們這才知道,劉老太太原來是位新四軍老戰士。然而,令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劉老太太卻拒絕接受采訪。劉老太太的二兒子劉二根出來對那些人說,老太太不願接受采訪,同時暗示,若想接受采訪,需要給他一些費用。這種情況,那些人還從來沒有遇到過,不過人家還是答應了。可是劉二根得了錢,卻沒有能說服劉老太太接受采訪,劉二根隻好又把錢退還給了人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