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封神演義》是著名的明代神魔小說,作者一般認為是明代小說家許仲琳,但他的生平已無從查考。據說作者創作此書時,希望能和《西遊記》《水滸傳》鼎立而三,其實《封神演義》相對而言要略遜一籌。不過,從明清以來,《封神演義》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封神演義》根據“周革商命”的傳說敷演而成,思想內容較為複雜。它一方麵通過設炮烙、造蠆盆、敲骨髓、剖孕婦等情節,揭露商紂王暴虐無道,從而揭示了反商鬥爭的正義性,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書中對紂王沉湎酒色、誅殺大臣的描寫,也與明代後期朝政腐敗有一些相合之處。但另一方麵,書中濃重的宿命觀念、三教合一的觀點和女人是禍水的思想,又大大削弱了它的思想意義。

在藝術上,《封神演義》發揮神話傳說善於想象誇張的特長,賦予人物以奇特的形貌和神奇的本領,塑造了一係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哪吒是蓮花化身,沒有人的魂魄,因此在許多駭人的道術麵前能巋然不動;為了增強戰鬥力,他師父太乙真人還讓他變成三頭八臂,隱現自如。雷震子脅下長有風雷雙翅,可以自由飛翔。楊戩有九轉神功,能七十二般變化。土行孫善地行之術,神出鬼沒。在人物性格的描繪上,妲己的陰險殘忍,楊戩的機智果敢,聞太師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惡意挑撥等等,都給讀者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哪吒的故事是《封神演義》中最精彩的情節之一。哪吒未出生時便在母親腹中待了三年零六個月,剛生出來時包在肉球裏,七歲時便已力大無窮。此後,他鬧東海,打龍王,剔骨還親,蓮花化身,脫胎換骨後成為佐薑子牙伐商的先行官。哪吒的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曆來被當成神話或童話的經典,深受少年兒童喜愛。薑子牙封神的故事貫串全書始終,書中構成的神仙世界自成體係,在民間影響深遠。此外,薑子牙發跡前的遭遇,和他八十遇文王的經曆,也是廣為流傳的故事。

《封神演義》原書是用文言寫成的,今天的小讀者讀起來有些困難。本書就是專門為少年兒童改編的。它保留了原書的主要線索和主幹情節,隻將一些雷同的殺伐、破陣情節加以刪改;敘述語言也改成了較為通俗易懂的白話。希望本書能讓小讀者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