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1 / 2)

擊性、生活習性、社交性格等等,以擬定一套針對性的跟蹤方式,及身份曝露時適宜采取的應對方案。

因此在跟蹤這個眼鏡男目標的25天裏,他在自己的電腦裏記錄下了他對這個日漸消瘦的女人的觀察分析報告。

他望著電腦裏他給報告打下的最後一個字。

黃曉麗,28歲,會計師。家中排行老二,從大學開始就一個人到城裏發展。目前獨居,性格內向,平時沒有什麽社交活動。根據兩個月前的健康體檢報告,血型為O型,身高160公分,體重103公斤,BMI身體質量指數為40,屬重度肥胖的範圍。擁有健身中心會員卡,但是在一個月前已經過期沒有更新。她也曾花了大約5000元進行一個月四次的辣椒瘦身療程,是兩年來每月信用卡消費最高的一次。然而資料顯示,她嚐試的所有的瘦身方式都沒有滿意的效果,一直保持過重的平均體重。

“另一個瘦身文化的信徒。”富德望著電腦,喃喃自語。

富德在學習犯罪心理學時,曾接觸所謂的冰山理論。在他看來,瘦身的行為,隻是海麵看得見的十分之一的冰山頂端。在瘦身行為底下,是深不見底,由各種曆史、價值觀、家庭等等因素構築而成的十分之一的海下冰山。

冰山理論第一次被弗洛伊德及布羅伊爾合作發表於1895年的《歇斯底裏研究》。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有意識的人格層麵隻是海麵上冰山露出的頂端,其實在人的心理行為裏麵,是潛藏在海麵下冰山那個巨大的三角形底部的潛意識,決定著人類的行為。後來,心理學家薩提亞利用冰山理論解釋人的行為和背後隱藏的心理因素:我們能看到的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其實隻是冰山的一角。我們看不見的是在海麵下的暗湧冰山,那些被長期壓抑、忽略的內在渴望、期待、觀點和感受。

以冰山來隱喻瘦身文化非常貼切。瘦身文化本身並不僅僅是一種追求健康的現象,包含在其中是根深蒂固的階級觀念、男權社會價值及沉重的曆史包袱,但是這些,都不是那麽容易被看見的心理層麵。

在中國春秋時代,就已經存在紀錄顯示楚王對纖腰女性有特殊的喜好,導致其妃嬪進行節食甚至絕食,以投其所好。這便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厭食症相關的紀錄。另外,流傳千古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及楊貴妃中,隻有楊貴妃相傳身材較豐滿,甚而當時其他的妃嬪都譏笑她為“胖奴”。除此之外,中國古代也有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的趙飛燕,而且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女主角林黛玉也被形容瘦得弱不禁風。

瘦身文化也是一種階級觀念的表現。不論是在中國古代或者西方曆史上,處於較高階級的女性都普遍上擁有較瘦削細長的身形;而處於較低階級,進行農業等操勞活動的女性則通常擁有較肥胖的身形。在這現象背後,是飲食習慣上的差別。擁有高階級的人民吃好穿好,對食物有精細的要求,然而低階級的人民沒有太多食物的選擇,再加上勞動需要攝取更多能量,因此常常吃很多高熱量、油膩的食物。

為了擺脫勞動階級及悠長的曆史包袱,於是出現了現在的瘦身文化。一個人如果長得胖,就隱約帶著低下階層的意味;一個人如果纖瘦,則似乎就能擠入高尚階級成為其中一員。

瘦身文化擁有那麽深的曆史地基,因此現代人類追求纖瘦體態,也隻是一個遲早的現象。

瘦身並不是不尋常的事情,但是讓富德如此關注這個跟蹤目標的原因是這個女人瘦下來的速度。

快得讓人膽戰心驚。

富德繼續讀著自己寫下的報告,摸著自己的下巴。

九月二日,跟蹤第一天,目測體重100公斤左右。九月九日,跟蹤第八天,目測體重90公斤。九月16日,跟蹤第15天,目測體重80公斤。九月26日,跟蹤第25天,目測體重70公斤。

富德雙眼持續盯著報告上的每日目測體重資料,上麵顯示九月九日至16日期間為目測體重下降得最快的時期。之後目標的目測體重下降速度有放緩的趨勢,然而仍持續穩定下降。

這是他看過一個正常人消瘦得最快的速度。為什麽要強調正常人呢?因為在他跟蹤對方的25天裏,加上兩個月前的健康體檢報告顯示,這個女人並沒有任何身體上的不適,除了一開始的過重問題,幾乎沒有任何健康的問題。

黃曉麗這25天裏每天持續跑步至少45分鍾,每天準時上下班,下班後沒有見任何其他人,也沒有到藥店購物或到診療所看病。

一開始富德還懷疑黃曉麗是否靠極端方法如吞下蛔蟲卵來瘦身,然而在她的公寓裏他沒有找到任何蛔蟲寄生的跡象。她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生理上的不適狀況。

這並不正常。

然後他又想到了冰山理論。

很可能,這隻是冰山一角。這隻是他看到的冰山表麵。在海麵下,還有很多暗潮洶湧。

富德決定把這次的跟蹤報告保留在電腦裏。他有一種奇怪的預感,覺得這次事件決不隻是單一事件那麽簡單。

如果事情惡化了,這份報告就會派得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