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這麼大的海船還需要改進嗎?陸放舟不信,但很快他信了。

那一年夏天,浙東道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暴風天,停泊在明州的那些海船沒能抗住暴風,整個大梁東南海師損失了半數的戰船。

禍不單行,一直覬覦大梁繁華的扶桑人趁機襲擊了明州,在浙東道沿海一帶燒殺搶掠。

虧得大梁正值鼎盛時期,長平女帝當即調河南道、淮南道兩道水師夾擊扶桑人,扶桑人駕小船倉促逃離,死亡半數,但餘下半數在之後的日子裏為報仇,不斷騷擾來玩的海船。

長平女帝見狀知道短暫的教訓不足以讓扶桑人停歇,決定秘密建造遠大於之前戰船的新船,出征扶桑,並命當時已是工部尚書的徐文親自督建。

徐文是浙東道鄞縣人士,鄞縣緊挨著明州,這一代的百姓都有豐富的出海打漁、出海遠航的經驗。

徐文便實地考察,征詢多方意見,親自拜訪著名的船匠,與其探討新船的建造,終於在半年後徹底敲定了新船的設計方案。

當然這其中也有陸放舟的一份功勞,他本就想著下海,後來發現現有的海船還是不夠結實,便決定找上徐文,一道研究新船的建造方法。

陸放舟前世的舅舅畢業時分配到了江南造船廠,就是上海長興島那邊的那個廠,他小時候也常去。江南造船廠大,各種配套設施完備,裏頭還有廠辦幼兒園什麼的,舅舅那個時候單身,外婆常過去看他,一看就是一月半月的,廠裏頭的幼兒園可以接受短期的小孩子入園,陸放舟也就一道去了。

幼兒園裏的課程並不正規,有個幾天還是拉著群小孩子讓他們去看造船,小孩子們雖然皮,但看到造船都是喜歡的,尤其是男孩,看到那麼多吊車轉來轉去的,特別喜歡。

陸放舟也看過些,半知半懂的記得些,與徐文和眾老師傅們交流之後又總結了一些出來。

當然他的總結其實是他提出個大致的模樣,老師傅們幫著設計完整,但即便是這樣,對造船還是相當有幫助的,因為陸放舟提出的模樣基本都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點子,設計這種事靈感點是最重要的,有了點子,如何完善不過是時間的長短。

很快方案出來了,女帝在長江沿線擇了三處址作為船廠,先動了一處,帶第一艘船出塢後,隨後兩處也開工了。

頭一艘船出塢的時候,陸放舟特別激動,仿佛看到了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終於長大成人,女帝還派了晉陽帝姬(即孫敏芝,二妞)親臨主持。

二妞這幾年得眾人悉心教養,愈加出色,氣度不凡,打那一站,天地日月都為之失色。

陸放舟愈加激動,那也是他的孩子,也長大成人了。

戰船的性能十分出色,此一次編隊出海便給予了扶桑人重擊,而後幾年,愈加多的戰船下海,扶桑人的小船基本在海上絕跡了,轉而打陸地半、島的主意。

又過了兩年,戰船編隊徹底成型,長平女帝禦駕親征,著晉陽帝姬監國,曆經半年終於徹底降伏扶桑,從此扶桑向大梁臣服,派出遣梁使學習大梁文化。

至此,大梁的海域徹底安寧。

陸放舟想了多年的海航夢終於得以實現,他臻品齋的船隊足足有大船八艘,中船十六艘,小船三十艘,排在海麵上是浩浩蕩蕩的一片。

他和漊琰定下了時間,八月二十八,兩人過完生日後就出海。

這一年生辰陸放舟是整壽,前來祝賀的人很多,上至當朝宰相,內閣首輔徐文,下至嵊縣周家茶園老師傅們的得意弟子。

陸放舟不計貧賤,逐一請入內,賓客們的素質也高,無論貧富貴賤皆歡樂同席而坐。

酒過三巡,便有了女帝的封賞,帝姬的親臨,陸放舟忙不迭的出去接,二妞則早就笑盈盈的進門了,還是從留給她住的那處院子過來的,美其名曰女兒給爹爹拜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