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磕磕絆絆,但我並不懼怕這些。

這本書,也因為淨網修改大綱的緣故,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出版的時候,肯定會重新修改編排,反正不管怎麼說,它結束了,它也將成為我的過去式。

下麵是藍恬的番外。不論你們想不想看,藍恬的番外都必須要寫。當然篇幅會相對比較短一些,但藍恬的內心,由我來解釋,不如讓她自己來解釋。也許大家看過以後會明白很多。

單獨分析每個人物:

優優的家庭生活環境,不用我細說了吧。也許出生就幸福的你,並不能懂那種強大的家庭壓力會給一個人造成怎樣的影響。我說了很多次,人物原型來自我的閨蜜,家庭關係我是照搬,閨蜜曾經被逼到去自殺。許多問題看似解決得簡單,可他存在的時候,就是很麻煩。比如後媽就這麼帶著弟弟走了,那是後媽的決定,後媽不走,她還能接著折騰。比如爸爸就這樣去世了,那也不能為了自己輕鬆,早幾年就直接解決了爸爸,不讓他活了呀。

這種家庭環境,在最初的時候,造成優優的患得患失,同時造就了她獨立堅強的性格。她的獨立,就是被害怕失去逼出來的。這點,我本人就深有感悟,因為自己的家庭也算不上十分幸福,我特別明白那種,必須要自己獨立強大起來,擁有在這個社會安身立命的東西,才不怕以後被拋棄。就是到現在,我都無法想象,應該怎樣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人生交付給另一個人。

而在特殊家庭下,這種情結必然會被放大。要麼成長為優優這種過分好強,要麼會變得十分冷漠破罐破摔。

後來黎華給了優優愛,讓優優能安心踏實地去依賴,這不是她不堅強了,而是她有安全感了。這才是真正的長大。

至於第二次分手,上麵說了,有些不懂的,我覺得除非真碰見一回,可能真的不能懂了。因為現在這個社會上的我們太功利,認為付出就要有結果,愛過就必須在一起。其實哪有那麼簡單麼。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用條框章法來約束,這世界將多麼的和諧,又將會多麼的無趣。

並且優優這種性格,會非常不想欠別人的,所以她才會糊裏糊塗地跟沈頌領證,因為沈頌在露出尾巴之前,對她是真的好。沒必要把女主寫的那麼強大,跟李拜天似得,什麼人都一眼看透,李拜天能看透,也不知道都吃過什麼樣的大虧。

黎華:最初的黎華,也是患得患失的,所以在他開始對優優有好感的時候,他總是以一種試探的姿態,等優優自己上鉤自己表白,(最初優優表白的時候,他還不喜歡她),黎華愛上優優,就是從星星的故事那一章開始,從此愛得堅定不移。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樣一種人。他要的隻是一種感動一次說服,然後這個感動可以取代一切。真的愛上了,就不那麼容易變了。羅密歐和朱麗葉才見幾麵就愛成那樣了,還在好奇黎華為毛愛優優的親,可能性格稍微多疑悲觀了一點點,反正每個人世界觀愛情觀不同,有疑問和不認同,都是合理現象。

但最初的黎華,也是不懂得怎麼愛的,他隻知道付出,卻並沒有掌握到最好的方式。而現實原因的聚少離多,使他錯失了很多表現的機會,讓李拜天好幾次頂在了前麵。這種人傻。

他小時候被親爹拋棄過,他會非常害怕失去,所以他害怕優優離開自己,害怕自己愛得沉重讓優優不舒服,所以他很縱容她,縱容到有些失去自我,不分對錯的地步。那時候黎華才多大,憑什麼要求他那樣成熟理智。

黎華對優優的愛,從來沒有變過。這個男主的定位,就是深情,堅定不移的那種。所以後來李拜天的頻頻出現,讓黎華不爽,卻並不會讓他對優優產生懷疑。而黎華對李拜天,我認為有種惺惺想起的情結,他並不討厭李拜天,甚至要感激,李拜天幫了優優很多,把她教成更成熟的樣子。

但黎華討厭沈頌。

黎華是個搞藝術的,他是個非常純粹專注的人,沈頌的定位很世俗,和李拜天的世俗不同,大家都是被生活強奸,李拜天是看透了,所以享受強奸,而沈頌是被生活強奸完了,轉頭去強奸別人。

關於那段黎華去跟藍恬假結婚,沒有告訴優優,而導致一次錯過。其實黎華當時是太放心了,他覺得帶走了藍恬,一切就結束了。優優可以過得安穩踏實了,爸爸生病優優生病,這都不是他能控製的。

他認為優優有困難了,至少李拜天和燕小嫦之類的人會幫助她,那麼強悍的優優不會讓自己過的很糟。而他想一口氣解決掉藍恬的事情,不說,是因為不知道這個過程究竟會有多長。不想讓優優再有一點點參與其中,想在結束的時候,馬上回來找她,給她一個驚喜。他給優優時間,從關於藍恬的煩惱中徹底抽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