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辦公廳的崗位上,我有幸結識了越南人民的領袖胡誌明並同他建立了特殊的友誼。在我麵前,胡誌明是一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長者。他到中國來,我常常去他下榻的地方看他,他也常到我的辦公室來看我。他來時經常是單身一人,不帶一個隨員。同他談話,似乎是在拉家常,無拘無束。他有什麼要我辦的事,都直截了當地提出來。比如有一年年末,他送來一包由他親筆簽名的新年賀卡,要我分發給我們黨的領導人。按說,這樣的事,他應該通過越南駐華大使館辦,但是他把我當做親密的朋友,這比經過外交途徑分發親切得多。1955年6月,胡誌明率越南政府代表團訪華期間,提出要參觀北京新建成的官廳水庫。7月6日,我陪他去了,他很高興。在回來的火車上,他興致勃勃地題詩一首:“尚昆同誌雅正:聽說長城萬裏長,頭聯東海尾西疆,幾千百萬勞動者,建築茲城鎮一方。”胡誌明不僅把我看做知心朋友,也把中國同誌都視為自己人,有些很具體的事,比如有一次他想到廣東從化溫泉休息幾天,就直接打電報給接待過他的警衛局幹部張文健。張文健當然要請示我,我一方麵指示張立即趕赴廣東,認真做好接待工作,保證胡誌明休息好,一方麵把胡誌明要來我國休息的情況報告中央。
我想,毛澤東把我放在中央辦公廳這個崗位上長達20年,主要就是因為我同各方麵的關係熟,能辦些事情,體現了毛澤東對我的信任。後來他對我越來越不放心,把我看成是發動“文化大革命”的絆腳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有一次王震同誌告訴我,他曾問過毛澤東,你為什麼不信任楊尚昆了呢?毛澤東回答說,他和彭德懷搞到一起去了。
1978年12月,中央決定恢複我的工作,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小平同誌建議讓我暫留北京一段時間,協助胡耀邦、姚依林整頓中辦的領導班子,恢複中辦的正常工作秩序,體現了小平同誌對我的信任。我完成了這項光榮任務才奔赴廣東。
老同誌懷念在中辦工作的歲月
在楊尚昆談話中間,在座的中辦老同誌也不時插話。他們說,回憶五六十年代的中辦,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工作節奏緊張,政治環境寬鬆;工作條件艱苦,生活服務周到。”
中南海內的幾個單位,有的是晝夜24小時值班,有的經常工作到深夜;中南海內無小事,還要隨時準備接受緊急任務,時刻不能懈怠。但是,政治環境十分寬鬆。中央領導同誌,特別是周總理、彭老總、楊主任平易近人,上下級之間無拘無束,說錯了話不會抓你的辮子。那時,政治運動不斷,但是在中南海內堅持實事求是,從不製定什麼指標,很少傷害同誌。
那時,工作條件是艱苦的。閻明複講了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他說:“有一次毛澤東接見尤金大使,我做翻譯,因為天氣太熱,連電扇也沒有,大家隻好不停地扇扇子。接見結束時,我順手把毛澤東的扇子當做自己的扇子拿回去了,發覺以後,將錯就錯,把這把扇子作為珍貴文物保存至今。”1954年以後,幹部陸續由供給製改為低工資製,此後,除1956年調整過一次工資(調整麵為40%)外,隻有18級以下幹部在1962年調過一次工資(調整麵也是40%)。17級以上幹部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1979年,在長達23年的時間裏不但沒有調整過工資,反而在三年困難時期為了表示與群眾同甘共苦,還象征性地降低了一點。在生活服務方麵,卻非常周到。楊尚昆經常找鄧典桃、羅道讓等管後勤的同誌研究在可能的範圍內改善機關生活和活躍文體活動問題。那時中南海西樓每星期三、六都放映電影,票價兩角,不分中央領導人和一般同誌,看電影一律憑票入場。在中南海,夏天可以劃船,警衛局行政處根據各單位大小分配數量不等的船隻,並發給與船隻編號相應的牌子作為登船憑證,每天晚飯後提供服務;冬天晚間開放冰場,備有各號冰鞋,免費使用。
中辦老同誌們非常懷念在中辦工作的歲月,覺得那時在中央領導同誌身邊工作,既學到了黨的優良作風,也學到了領導同誌的工作方法,得到極大鍛煉,心情舒暢,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