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右相竟然死了!皇上在早朝上大發雷霆!
就因為太子的一意孤行,朝中二十幾位大臣纏綿病榻,根本就起不了身。來參加早朝的官員,也是個個流著鼻涕,帶著鼻音,一臉的病容。整個大元的朝政,因為這次祈雨引發的風寒,幾乎停頓了大半。
然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大雨已經連續下了三天,在這三天的時間裏,滂沱的大雨幾乎就沒有停過!京城外麵的消息根本傳不進來,就連京城裏都遭了災!
先是京西的平民區淹了水,然後是北麵的一大片集市,再然後是南邊普通官員和富戶的住所,到了最後,除了皇宮的排水係統比較好,幾乎京城所有的地方都被雨水淹沒了。
西區的雨水最深,已經沒過了人的腰部。地勢低窪的地方,一個成年人掉進去都露不出腦袋。南區和北區稍微好一點,但是也僅僅是好一點罷了,積水也都沒過了膝蓋和大腿。就連當朝大員們居住的東區,雨水也已經深過膝蓋,人們出行都要弄個木盆在身上,以防自己被雨水衝走。
可是,水已經如此之深了,雨水卻還在繼續瓢潑而下。百姓們從一開始跪地歡呼,到後來心生恐懼,那種失落真是難以言表。
如今,雨水在人們的心中再也不是天降甘露,而是不亞於旱災的另一種災難。雨水甚至比幹旱還可怕!幹旱的時候起碼可以出行,可現在,人們連門都出不了,還要時刻擔心房屋被雨水衝塌。
無數的百姓在心中默默祈禱,讓雨水停下來吧,快些停下來吧!
田裏的莊稼還沒有收割,被雨水這麼一泡,也不知道有多少能活下來。本來還等著這一季的糧食來糊口,或者期待著新糧打下來之後,糧食的價格能回落一點,可是現在,人們隻希望能保住這一季的收成!
一種恐慌的氣氛,在京城中彌漫開來。
不,或許不僅是京城,整個大元都陷入了恐慌的氣氛之中。
“這是天罰啊!這絕對是天罰!老天爺震怒了!”有些年歲大的老人家,看著窗外的一片汪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從大元建國到現在,幾百年來,還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大的災難!先是連續數月的幹旱,地裏的莊稼幾乎都要**了;然後又是持續不止的大雨,整個京城都變成了一片澤國。
若不是天罰,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災難?!
定是上天對大元王朝不滿了!或許,大元離滅國之日不遠矣!
不僅是京城的百姓,就連當朝的官員們,也開心惴惴不安。西戊蠻子們還在不斷的騷擾著邊境,南疆前些日子還丟了兩座城池,南方多地連續數月大旱,如今北方又開始了瘋狂的降雨!
如此的多災多難,大元還能撐下去嗎?
此時,京城的人們根本還不知道,這次的降雨其實是全國範圍內的。南方幹旱災區的暴雨,甚至比京都還要狂暴,而且造成的危害也比京都還要大!
最要緊的是,之前的旱災把夏糧給折騰的沒了影,如今這一場暴雨,又把補種秋糧的機會給鬧沒了!至於冬小麥,就算今年能種上,最早也要到明年春天才能收獲,在那之前,糧食從哪裏來?
沒有了糧食,百姓們吃什麼,邊關的將士們又吃什麼?連肚子都吃不飽,將士們還能守住邊關嗎?連肚子都吃不飽,百姓還能繼續接受大元的統治嗎?
對於此時的大元來說,要麼對外征戰,轉移國內矛盾,順便搶掠一些物資來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要麼就隻能重金去鄰國購買糧食,然後,以朝廷賑災的形式,來保證人們的存活。
可惜,大元的國庫,也沒有多少餘錢了啊!
……
大雨滂沱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的傍晚,終於小了一點。
到了第五天的時候,雨依舊淅瀝瀝的在下,不過狂風倒是暫時停了下來,而且已經可以看清道路了。
“老劉啊,你聽說沒有,昨天老林家的兒子去地裏排水,結果一不小心踩到溝渠,人掉進去,一下子沒緩過來,淹死啦!”一個婦女唉聲歎氣的說道:“老林家可就那麼一個兒子,這下子什麼都沒啦!”
“不僅老林家,昨天老宋家的小兒子也沒了。聽說是家裏斷糧了,他想趁著雨小的時候,去河裏撈魚。結果,就被水給拖走了。”中年漢子也搖頭歎氣,這日子真的是沒法過了。
春糧已經吃的差不多了,夏糧本來就不足往年的一半,結果要到收獲的時候,還下起了大雨。村子裏有一半的人家快沒糧了,也難怪雨才剛小一點,就有那麼多人要出來忙活。
“我出去看看孩子們。咱們可得把孩子看好了,千萬別出什麼事兒。”那中年婦女一邊說著,一邊往外麵走去,想到去尋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