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父親,開了一個公司,為了能讓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他沒日沒夜地在外麵跑,也就很少回家陪女兒玩。經過一段時候後,公司的業務上了軌道,但是他的女兒卻對他不理不睬的。他要和女兒親近的時候,孩子總是故意躲開,這讓他感到很是失望。妻子說,那是因為他最近太少跟女兒見麵的緣故。
在現在這個社會,以“忙”為借口而造成親子情感疏離的情形,是相當普遍的事;而“忙”似乎也成了許多父母最常拿來“合理化”減少陪伴子女的借口。孩子的童年隻有一個,父母能陪伴孩子成長的幸福時光也隻有那短短的一段時間,而且稍縱即逝,如果以“忙”為托詞,會是為人父母者最大的損失。
再忙也應該抽出時間陪陪女兒。其實,隻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和孩子相處,就可以享受到那種專心、單純“陪孩子長大”的幸福感覺。送孩子上學或者接孩子放學,給女兒講個有趣的故事,和孩子外出散步或認識大自然……這一切其實是不需要太多時間的。然而,在孩子的眼中看來,卻是一件很快樂、很幸福的事情。
作為年輕而忙碌的爸爸媽媽,不一定非要“全職育兒”。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個“全職工作者”的極端。專家指出,如果很小的女孩沒有得到父母充分的照顧,會造成很多不良的影響,做父母的必須要提高對於這一問題的認識。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在哪生活,跟著誰生活並不重要,其實這種觀點是相當有害的。女孩小的時候,最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如果把孩子寄養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裏,到了四五歲再接回來,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感情鴻溝”一輩子也彌補不回來。因為你沒有長時間地陪伴孩子,這樣,在她的心裏會覺得:“我對媽媽來說,似乎可有可無。”那麼,你對於孩子來說,自然也就成了可有可無的人。
更有許多學者指出,現在的很多“問題孩子”,其實都出自缺少關愛的家庭。女孩年齡越小,對家人關愛的感受越明顯。雖然對於嬰兒來說,這種感受通常沒有得到表達,但事實上,已經進入了潛意識。在女孩長大後,小時候儲存的關愛可以幫助她熱愛生活、戰勝困難;而如果這種儲藏不足,在她麵對挫折的時候,就很容易選擇極端行為。
再忙也要給女兒留時間,因為對於每一個女孩來說,成長的機會隻有一次。而且,我們錯過的各種本該和女兒共享的美妙時光,也將一去不複返。陪女兒長大,她才能不辜負你的各種期望。反思自己的行為,改變不適當的教女做法
有些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無師自通的事,投資和花精力學習“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沒必要的;加之多少從父輩那兒傳承下來的一些傳統教育觀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麵上遇到困惑和煩惱時,既不虛心向別人谘詢,也不通過書本或媒體去尋找答案,更不主動尋找學習材料提升自己的家教水平。結果由於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沒有及時進行亡羊補牢或正確地疏導,阻礙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劇。作為父母,一定要認真反思一下自己的家教行為,千萬不要讓不適當的家庭教育傷害了女兒。如下一些建議可供參考:
第一,不要在女兒麵前極力維護自己虛偽的麵子
教育和生活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教育就是為了讓人更好地生活,什麼樣的生活就給了孩子什麼樣的教育。然而,在現實中,我們的教育回避了太多的東西,有幾個母親跟女兒講過自己當年的春心萌動?當自己去給別人送禮或者接受別人的非禮節性禮品時,有幾個家長會給孩子一個客觀的說明呢?
做父母的仿佛都有“潔癖”,習慣在女兒麵前“嚴肅、正經”:這個不能講,太不正經了;那個不能講,太庸俗了。仿佛不這樣就不是一個好家長。其實,這種意識是我們的一個大包袱,我們沒什麼了不起,隻不過比孩子早來這個世界一段時間而已;我們和孩子都隻是在這個天空下生活的人,沒必要把自己抬得有多高。隻要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我們就不應該回避;生活中必然遇到又經常出現的事情,我們就更應該深入地思考它們,給孩子合適的教育。假如我們不教育女兒,她就會從其他渠道去尋求答案。如果運氣不夠好,碰到了不良渠道,那後果就將是我們無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