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點頭。
“轉得真硬。”
小桂等人卻是早在心裏笑翻了天!
霞光禪師殷殷交代道:“你們若在寺裏過夜,柴房裏還有材火,盡管拿去用,
千萬別叫自己凍著了。還有,廚房裏也還剩少許麵粉,夠你們吃上一、兩餐。禪房
裏所有的東西,有需要就取出來用沒關係。但是記得,臨走時可得收拾幹淨,也好
方便下一個使用的人。”
“了解!”小桂他們長揖到地,正經八百道:“惜物就是惜福,我們謹記在心。”
霞光滿意的嗬嗬直笑,在小桂他們快樂的揮手告別下,帶著文殊院一幹弟子繼
續往山下去。
小千揚著眉,評論道:“這個老和尚人倒是頂大方的。”
“出家人嘛,總是慈悲為懷。”
客途向來對於自己“家鄉”的和尚,頗具好感。
小千撇嘴笑謔:“那是你們沒碰到過,有些出家人可不是這麼和氣慈悲的呐!”
他這話說得雖然有點毒,不過,倒也並非完全無的放矢。
小桂等人齊聲會意一笑,小心翼翼踏著光滑如玉的石級,繼續他們未完的“返
鄉之程”。
向晚時分,小桂等人抵達“前海”所在。
尋常人得花五、六天才可能走完的路程,他們卻隻花了一天的時間便已攀抵。
此刻,他們所抵臨的“前海”,於地理上,是為平天矼之陽,乃屬徽州歙縣所
轄;至於平天矼之陰,便是一般俗稱的“後海”,卻是太平縣的管區。
黃山有名的“光明頂”,乃是平天矼上一處突兀而獨聳的平坦石矼。
他們四人在一座山峰頂上駐足而立,眺望遠近諸峰,唯見群山在瑰麗的彩霞襯
托下,爭奇競秀,美不勝收。
也隻有來到高處,才能將四周絕巘危崖盡納眼底,盡情欣賞山嶺懸崖間,淩空
懸結、不乏極品的千百奇鬆。
看著這些高不逾丈、低僅數寸、平頂短鬣、盤根虯幹、愈短愈老、愈小愈奇的
蒼翠奇木,錯落在亂峰森羅、絕壁峭岫、積雪如玉、雲氣繚繞的奇石崚峰之中;此
時的景色與秋、夏黃山大異其趣,直令小千和月癸驚喜讚歎不虛此行!
小桂和客途這對師兄弟倆,更是以久別返鄉的遊子心情,帶著無比的興奮與激
動,翹首環顧,放聲狂呼:“我們回來囉!”
陣陣波顫的回音,在起伏如浪的巔峰絕壑之間回蕩不已。
四人直到天色垂暮,彩霞俱逝,山頂上的寒風開始一陣強過一陣的猛往人骨頭
裏鑽,這才甘心情願地懷帶著飽覽美景秀色的依依之情,渡崖穿罅,循徑前往當年
小桂他們下山時,也曾借宿過的“文殊院”。
正如霞光老禪師所言,這座左望天都、右眺蓮花、背倚玉屏峰的佛門淨院,如
今確實大門深鎖。
四人沒有二話,齊齊躍身而起,輕易越過不算太高的花磚矮牆,進入“文殊院”
內,非常聽話的取材生火、揉麵為食,然後各自挑選滿意的禪房,安心睡上一場好
覺。
隔日清晨,晨雨如注,天候不佳。
小桂他們隻得留在“文殊院”,賞雨聽濤、坐看雨幕朦朧,多耽擱了一日。
當天稍晚,滂沱雨勢終告停止,豈料,不到入夜時分,老天爺再度翻臉,山上
寒風怒吼、冰雪突降。
無奈之餘,小桂他們隻能繼續待在文殊院裏,做那不得已的隱士高人,耐心學
習坐聽雪溜之閑情,等待天氣放晴。
然,這場彌山漫穀的大雪足足連下兩天,直到第三天,老天爺好不容易終於決
定,不再向大地繼續傾倒天界多餘的麵粉或鵝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