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六章 形勢所逼(1 / 2)

“石路乃是利民利國之事,怎可因為幾個愚蠢之人,便成為了他們斂財的工具!”

李承乾已經有了一些帝王氣場,對於那些地方上的官員,也是痛惡不已。

大唐現在的俸祿已經非常多了,除非是那些非常聰明有手段的商人,一場交易可以賺取很多錢財。

大唐官員的俸祿隨著官職以及貢獻的高低,都要比一般的商人賺取的錢財要多啊!

特別是現在整個航海所得的錢財,朝堂是占據了最大利益的既得者。

就算是如此,竟然還有一些人在如此重要的工程上麵貪汙,當真是讓人氣憤不已。

六部的一些官員,也對於這些地方上的官員感覺有一些無奈。

“殿下啊,就像是那雲縣的縣丞,本是貞觀八年的秀才,在國子監入學半年,就去了雲縣。

在雲縣五年,也是勤勤懇懇了。

現在的雲縣聽說有不少隱居山林的人都慢慢地走出來,人口也增加了不少。

然後因為有著漢江,土地非常肥沃,這些年賣出去的糧食,讓整個郡縣都富裕起來。

這也就慢慢地出現不少的富商,再加上,雲縣算是一個山城,通行並不是很便利。

這鋪設石路的時候,還加寬了官道。

可誰知道,卻出了這樣的事情啊。”

在石路鋪設好了之後,朝廷就沒有派遣人驗收,還是縣丞直接上了奏折,這才斷定為完工。

後來,國子監的學士和弘文館的學士開始循著石路,找一些素材。

結果就發現,雲縣的石路已經坑坑窪窪的了。

再稍微一打聽才知道,縣丞竟然偷工減料,把水泥拿去給自己建造了一個非常好看的莊園。

這些莊園還不是一個,而是好幾個。

全部都賣給了當地的一些富商,大賺了一筆。

等到李承乾和這些大臣商討完了之後,定下了決策,明日朝會上報,和解決的方法,這才散了會。

“有些時日不見,你倒是曬黑了一些,卻也多了一種好漢的氣質。”

李承乾親自為李泰倒了一杯醉仙釀,嘴上卻還是和以前一樣,有什麼說什麼。

李泰坦然道:“這還不是在海上風吹日曬的。”

“既然如此,為何不回來幫助我?”李承乾問道。

“大哥,你也知道,皇子到了年歲,是要離開長安去往封地的,一直在這長安,那不是幫你,而是害了你。

再說了,我現在掌管著大唐的航海,其實也是在幫你,真要是別人的話,以後你就要憂心了。”

李承乾歎了一口氣,說道:“唉,這一點,我也知道。”

其實李承乾想要說的是,自己很羨慕李泰現在的生活,隻不過,這種話肯定是不能說出口的。

而李泰想要說的卻是,他並不想讓父皇傷心,讓母後痛心,也不想當年玄武門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那樣的話,他會痛苦內疚一生。

更知道,在大唐國師監國之下,他是不可能成功的。

既然如此,還不如放棄,橫行海上,做出另外一番功業,也不枉此生了。

“石路乃是利民利國之事,怎可因為幾個愚蠢之人,便成為了他們斂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