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楊景行陪著朋友吃飯喝酒唱歌,玩到半夜,才有臉第二天請假。¢£¢£,
二號一早,九純幫組團去見網友小小了,楊景行則到學校準備接待客人。
九點將近,國際交流處的人打電話到校長辦公室,說人到了。精簡的迎接隊伍就出發,校長、李迎珍加楊景行三個人。
校長帶著老師和學代表站在辦公樓大門口,遠遠看見客人們走過來了,也禮貌點迎上去。
都是適應場合的人,互相給上熱情禮貌的微笑,交流處主任居中,正式得有些做作:“格林先生,安德森先、馬庫斯先生,請允許我介紹,我校校長……”
校長先和企鵝唱片指南執筆人兼bbc主持人格林握手問好,一個六十歲往上的老頭,雪白的頭發,這明顯偏熱的天氣也穿得紳士,做派也紳士。
然後是《留聲機》雜誌主編安德森,很年輕,估計最多四十歲,穿得稍微隨意一點。
最後一位是寫《浦海精靈》的作者馬庫斯,三十多歲有點胖的男人,比起兩位同伴,顯得不是那麼有氣質。
校長之後是李迎珍和幾位客人認識,李迎珍反而明顯更受尊重,格林的樣子幾乎要輕吻她的是手背:“李教授,請允許我向你的傑出貢獻致以最崇高和最真誠的敬意,我深感榮幸……”
安德森也是差不多的意思:“李教授,請原諒,我不知道改如何表達此時此刻的激動和榮幸……”
李迎珍都扛得住,微微笑著顯得雲淡風輕,還稍微安撫了一下最後一位馬庫斯先生那應該不是演出來的拘謹和不自然。看文字,這馬庫斯應該是比較強硬又感性的,現在的表現更像個宅男。
然後就是楊景行了,楊景行主動積極,自己上去握手:“很高興見到您,格林先生。”
格林看著楊景行想說點什麼。
楊景行老沒禮貌,又鬆手去找安德森了,也節約對方時間。
對曾經在樂評中質疑《g大調鋼琴奏鳴曲》膚淺做作的馬庫斯,楊景行也沒記仇:“你好,歡迎。”
馬庫斯麵色嚴肅,但也會做作:“很高興……”
楊景行點著頭,去對格林說:“校長先生想向幾位重要客人介紹我們的學校,格林先生覺得怎麼樣?”
客人們有點意外,但也很榮幸。
校長有請,慢慢散步吧……
最新最大的建築就是教學樓,這裏有很不錯的琴房,楊景行也和學生們一樣,在這裏練琴……校長也是一個合格的而且有氣度的導遊。
楊景行補充有許多優秀的學生就是在這裏不斷提升技藝,大家互相交流,自己也是其中一員。
格林仰望著教學樓,感歎:“能和你交流的人,他們應該感謝自己的好運。”
楊景行點頭:“我想大家都一樣珍惜互相學習的機會。”
還有曆史建築,多少多少年了,曾經還是歐洲人的活動場所。
格林又能聯係到楊景行:“你曾經去過歐洲或者英國嗎?”
楊景行點頭:“有一次,旅遊,半個月左右。”
安德森簡直悔恨:“我們錯過了什麼!”
李迎珍和校長都沒透漏,那時候的楊景行還屁都不是。
賀綠汀音樂廳,這位作曲家,雖然幾位客人都不是很熟悉,但是如果說起代表性的作品,還是聽聞過的。
今晚就在這裏將有學生們自行組織的音樂會,希望幾位客人能賞臉。
客人們連連點頭,不光也要問了,楊景行會登台嗎?
校長說楊景行不會,不過等會倒是可以為幾位客人彈上一曲以示敬意。
格林一點也不掩飾:“事實上,請原諒我這麼說,我有那麼一點擔心……你知道,有不少演奏家,他們的現場表現會跟錄音有很那麼些區別……我非常不願意質疑楊景行先生,我隻是擔心難以承受這樣的事情,對我會是一個沉重打擊。”
李迎珍嗬嗬,校長則說:“他不曾讓我們任何人失望。”
楊景行說母語:“這句我聽懂了。”
李迎珍立刻嚴厲起來:“又來了是不是!?”
校長哈哈,然後要跟莫名其妙甚至驚慌的客人解釋一下,可英國人並不接受,這是什麼意思呢?
雞同鴨講不太講得通……
校園雖然小,但是老師和同學們都拿出了骨氣,沒對外國人進行圍觀,好像根本不把唱片指南和留聲機放在眼裏。
校園小還有一個好處,花一點時間走一圈後校長就可以跟客人們說:“讓我們去音樂廳吧,楊景行會演奏那個作曲家?”
格林像是自家地盤一樣請,馬庫斯整理了一下衣服……
規格不低了,在演出廳招待這麼幾個人,其實安德森不用為自己的穿著道歉,因為楊景行也穿得很隨便。
三個客人和四個主人在觀眾席第一排互相請坐,楊景行直接去鋼琴前,坐下前問一下:“為表示敬意,我請問客人想聽什麼?”
這似乎是個難題,英國人麵麵相覷,格林和安德森眼神交流,馬庫斯好像知道自己說不上話,隻能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