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人就站在韋章的麵前,而且是自己的兒子。兩個人互相看著,沒有說話。沉默,兩個人非常相像。騰空而起,兩個人還是很像。出手的姿勢,則完全一樣。

***

兩個人一左一右,直取劉崢和桑克。

***

劉崢的武器名叫“叫鞭”,一些招搖的人,喜歡加上兩個字叫它嘯嘯叫鞭、小小叫鞭、宵小叫鞭等等。百曉生老前輩的名著《兵器譜》中對“叫鞭”沒有記載,但在他的另一本關於兵器的書《兵器鉤沉》中則有專節論述。據其所載,關於叫鞭的來源比較可靠的說法有兩種。第一種說法雖然比較玄,但還算嚴肅。據說,叫鞭最早被薑子牙使用,情急之下曾用它把申伯虎打下麒麟,所以也叫打仙鞭。第二種說法無疑出自野史,但更富有想象力,更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在這種說法中,富平侯是第一個用叫鞭的人,他天才地把它用到與趙飛燕的S·Μ中。鞭子很小,但趙飛燕的叫聲很大,驚動了皇帝。事情後來的發展非常順利,趙飛燕成了第一個憑叫聲登上皇後寶座的女人。成帝經常跟富平侯開玩笑,說“接過平侯的鞭”。再後來,小小皮鞭帶著叫聲“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唐代,終於淪為一種兵器。知道《兵器鉤沉》的人不多,很不幸不動和尚讀過。當劉崢從懷裏擎出嘯嘯叫鞭時,不動和尚認為自己應該重新定位劉崢的武功。在《兵器鉤沉》中,“叫鞭”位列不為人所知的惡毒兵器之首,但同時把它又列為最無害的兵器第三。百曉生老前輩是用鞭高手,這樣做自然有他的理由。江湖擺攤賣藝,常用叫鞭邀眾,所以有時也叫它“開場鞭”,舞起來真是風雲激蕩,電閃雷鳴。這有時給人假象,以為叫鞭以聲大為上。實際的情況是,武功越低,叫鞭的聲響越大。叫鞭的最高境界,是所謂“春雨潤物”,取其寂寂無聲之意。劉崢揮向韋章的叫鞭,雖然沒達到空穀回響的境界,但也隻發出了幾絲秋天落葉落下的聲音。

與劉崢的不動聲色、水波不驚相反,韋章的寒飛指氣勢磅礴。方圓十步以內,冷氣相激,寒風湍轉。——我姓武,武功的武。韋章無所顧忌,寒飛指發揮到十二分。劉崢手中的叫鞭像一條小蛇,沒有在寒風中冬眠,而是隨風遊走,尋找機會。不動和尚表情嚴肅,他認為如果韋章不在一百招內解決劉崢,則凶多吉少。$$

***

小武手中拿的是劍,他父親的劍。所有看過小武與桑克一戰的人,都說小武用的不是劍。“他隻是和桑克打架的時候,湊巧拿著劍而已。”有人甚至這樣說。小武武功的原理,跟他的人一樣,簡單樸實。如果小武的劍尖離桑克的脖子最近,那麼他一定用劍尖去刺桑克的脖子。但是,如果當時他的頭離桑克最近,那麼他一定用嘴咬。小武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用什麼東西殺死對手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手要死。小武是殺手,他的武功當然是殺人的武功。有人猜測,小武一定是亂的最後那個不知名的弟子。“什麼東西都是武器,甚至對手本身。”這是亂的名言。五百年來有三個公認最偉大的殺手,青青、老毛和亂,亂名列第一,所以他不滿三十五歲的時候已經變得非常難看。他隻剩下一條胳膊,惟一的左手隻有兩個指頭。兩條腿,一條斷在膝蓋,而另一條差不多斷在大腿根。耳朵隻剩下半個,一條刀痕從左額直到右下巴,左眼隻剩一個空洞。即使這個樣子,他還是很樂觀,常常說:“從經濟效益上看,我是贏家。”實際上,從命運的角度看,他也是贏家。他經常說:“如果我的一條胳膊能換對方一條命,也就是一千萬兩銀子,我當然選擇換。”據說亂的身上每一個部分都有價格,最便宜的是左腳小腳指頭,值一萬兩。“我們本來就是商品,當然有價格。”沒人敢說他不對。小武如果是亂的弟子,那麼桑克現在手忙腳亂,完全可能理解。此刻,小武要桑克的命,而且不惜一切代價。桑克現在感到所有東西都在跟自己作對,他的處境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