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落雁知秋(1 / 2)

此舉可令百姓知悉,天元朝內,門閥不是最重要的,功勳才是第一,百姓自可憑借自己的功績站上高位,從而更加激發百姓愛國擁帝之心,以保王朝穩定。

武帝聽聞此言,霎時大喜,這個兒子實在是太令自己滿意,當即便下令封賞九皇子為“摧煙侯”。

摧煙摧煙,摧毀烽火狼煙,意即有摧煙侯所在之處,便會平定戰火,保百姓永世無虞。

應雪遙對自己這個封號很滿意,百姓對摧煙侯更是膜拜無比。

由於元武帝乃是武將出身,自己的年號也定為元武,所以整個天元朝自建立之日起便格外崇尚武力,有軍功在身的人更是被百姓視為神祇一般,應雪遙便也就成了百姓心目中的戰神。

應雪遙自十五歲起便將沙場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十九歲的今朝,他再次披甲上陣,帶領天元朝三十萬大軍與宿敵聆夜國在塞外展開了毀天滅地的生死大戰。

此戰以天元朝的勝利告終。

在天元朝強大的軍事力量壓迫下,整個聆夜國草木皆兵,不堪一擊。

應雪遙帶領軍隊勢如破竹,一度打入了聆夜國的皇都,最後兩國定下日子簽訂停戰協定,聆夜國從此以後歸降天元朝,並派送質子隨軍隊共入天元朝皇都“吟風城”以表虔誠。

兩國對戰,最看重的便是威勢。

應雪遙為了狠狠地羞辱常年侵犯天元朝的聆夜國,命令大軍押送聆夜國質子先回吟風城向武帝報喜,自己和護衛牧恬則單獨留下來簽訂停戰協定,以此表示天元朝對聆夜國有多麼的不屑一顧。

如今停戰協定倒是簽好了,自己和牧恬卻在回吟風城的途中,迷失在了這茫茫月攏山之中,之前趕路騎著的幾匹馬,如今已經全部都累死了,應雪遙無法,隻得與牧恬一路步行。

月攏山前不遠處有一片水澤地,細細看來是個小小的古渡,隻不過是橫亙在大山之中的一個小湖,湖岸上的石碑上卻鐫刻著一個格外詩意的名字——紅塵渡口。

紅塵渡口進渡處,有一座小小的涼亭。

此時涼亭內正席地坐著一人,那人腿上擺放著古琴,纖細的指尖在琴弦上緩緩撫弄,在這寂靜的閑野翠林之間,流曳出陣陣美妙的琴音。

涼亭四周懸掛著白色的絲簾,隨風悠悠飄揚,更是襯得亭中那人仙氣十足。

簾外稀疏掛著幾盞燈籠,宛若盛開著綿延了千年的守候,隻是不知守候的乃是何人何物。

仙樂繞耳,素衣驚擾清夢,陌上席地的那翩翩佳公子,當真是如玉般無雙。

“公子,您的琴藝又精進了,依洛瑄看,這世間隻怕再沒有第二個如公子這般琴藝精湛的人了!”

涼亭邊角上橫臥著一人,是亭中撫琴那公子的侍從,名為洛瑄。洛瑄右手托腮,眸中滿是讚許和膜拜。

撫琴那公子抬起頭來,露出一張清俊絕倫,柔和白皙的臉龐。

他莞爾一笑,淡聲道:“就你嘴貧,山外青山樓外樓,這世間琴藝勝過我的人可多得是,你就不要在此口出妄言了。”

此舉可令百姓知悉,天元朝內,門閥不是最重要的,功勳才是第一,百姓自可憑借自己的功績站上高位,從而更加激發百姓愛國擁帝之心,以保王朝穩定。

武帝聽聞此言,霎時大喜,這個兒子實在是太令自己滿意,當即便下令封賞九皇子為“摧煙侯”。

摧煙摧煙,摧毀烽火狼煙,意即有摧煙侯所在之處,便會平定戰火,保百姓永世無虞。

應雪遙對自己這個封號很滿意,百姓對摧煙侯更是膜拜無比。

由於元武帝乃是武將出身,自己的年號也定為元武,所以整個天元朝自建立之日起便格外崇尚武力,有軍功在身的人更是被百姓視為神祇一般,應雪遙便也就成了百姓心目中的戰神。

應雪遙自十五歲起便將沙場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十九歲的今朝,他再次披甲上陣,帶領天元朝三十萬大軍與宿敵聆夜國在塞外展開了毀天滅地的生死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