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剩女社會泛物質觀的一個縮影(1 / 1)

楊海東

在一些男性看來,許多女孩子之所以成為“剩女”是因為她們太挑剔了。“她們希望男方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這樣才願意嫁。”在觀察家們看來,“剩女”現象也算得上是中國的“發展病”之一……

“剩女”問題困擾中國都市女性,又豈止今日?錢鍾書在《圍城》裏,不就有過一段精妙道白嗎?“中國的女人念了幾句書最難駕馭,男人非比她高一層,絕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學畢業生隻能娶中學女生,留學生才能娶大學女生,女人留洋當了博士,隻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則男人至少是雙料博士。”應該說,這是在中國女性意識發蒙時期,知識女性個體覺醒與男尊女卑傳統觀念碰撞之後產生的尷尬境遇。

時過境遷。但“剩女”的這種“境遇”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過往、成為曆史;相反,依舊是現在進行時的“永歎”。雖然在一些男人看來,正是這些知識女性高學曆、高智商、高能力、高素質、高收入,長相也無可挑剔,才導致其眼光高、太挑剔,逐漸“淪為”剩女一族。然而筆者看來,“嫁女必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的傳統婚姻觀,及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壓力”氛圍,才令適婚男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因過分“實際”而“走火入魔”。

當然,從生物學的角度看,男女擇偶的“挑剔”也是為了下一代的“質量”。然而,婚姻說到底,並非“生殖衝動”,歸根結底還是愛情的歸宿。原本單純的愛情,正是加載了諸如金錢、房子、車子等“籌碼”而變得不那麼純潔了。試想,正值“戀愛時光”的男男女女,一門心思專注於“籌碼”的多寡,豈能不與愛情屢屢擦肩而過?

“剩女”並非自己把自己耽誤了,這與社會上依舊“潛伏”著的“門當戶對”等舊觀念有關,更與錯把愛情“籌碼”當作了婚姻幸福與否的“標尺”不無關係。看看你我周邊,或許會發現由此衍生出的一種虛榮世態。有時候,婚姻甚至成了“攀比”的參照物,成為體現個人成功的一種標誌。

由此看來,“剩女”問題不能僅從女性身上找答案,它折射出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社會失衡狀態。婚姻問題上的泛物質觀,又豈止“孵化”出“剩女一族”?毫不誇張地說,這恰恰是社會泛物質觀的一個縮影。

不婚的自由與孤獨,結婚的枷鎖與幸福,總是世界上最難的單選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