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總統的信任,格蘭特就這樣領著他的人馬尋找他的敵手去了。5月4日午夜,格蘭特率領12萬大軍渡過拉皮丹河,進駐斯波特西爾法尼亞的維爾尼斯,開始執行他那強攻羅伯特·李軍的戰役決策。
從5月4日至6日,林肯都焦急地守在電報室裏等候前方發來的電報,他這兩天一直沒有得到格蘭特的一丁點消息。
7日淩晨2時,林肯接見了一個從約50公裏外用專車接來的前方記者亨利·溫,向他了解格蘭特的行蹤。溫告訴林肯說,格蘭特將軍已下令對敵軍發動一次拂曉攻勢,臨行前格蘭特對自己說道:“假如你能見到總統,請他單獨接見你,告訴他,格蘭特將軍絕不回頭。”
其實,這時的格蘭特正坐鎮前線,他的部隊經過48小時鏖戰,已損失1.4萬人。救護車川流不息地向北急駛,道路為之阻塞。格蘭特還是一個勁兒地下令部隊向前衝鋒,使羅伯特·李軍的傷亡人數也遠遠超過了其所能忍受的限度。
6日午夜之後,格蘭特決定揮師向裏士滿挺進,從左方直插斯波特西爾法尼亞—科特豪斯。不料冤家路窄,李軍正好也布防在斯波特西爾法尼亞,又一次阻擋著格蘭特的道路。兩軍對陣,又展開了一場激戰,戰鬥一直打到5月13日黎明。
10天時間,北軍波托馬克軍團在連續行軍和戰鬥中,傷亡人數達兩萬多人,失蹤4000多人。同盟軍方麵傷亡的人數不詳,但根據戰俘透露的情況來看,李軍兵力已大大削減,且無法補充。
格蘭特再次從左翼向科爾德哈伯推進,裏士滿城內的教堂塔尖幾乎一覽無餘。眼看敵軍首都已經在望,他下令發起正麵強攻,不到半小時就損失了3000士兵。6月3日晚,聯邦軍傷亡已達7000人,同盟軍卻僅損失了1400人。兩軍的損耗不成比例。對於這次輕率強攻科爾德哈伯,格蘭特後來說“一直感到後悔”。
自從他渡過拉皮丹河迫使李軍接戰以來,已經過了30多天。同盟軍的北弗吉尼亞軍團從來沒有被聯邦軍的波托馬克軍團打得這樣狼狽不堪,從一個據點退縮到另一個據點,天天被迫打消耗戰,眼看格蘭特步步進逼,即便遭受二比一或三比一的傷亡數字也在所不惜。
正當羅伯特·李擺好架勢,準備進一步迎擊格蘭特的窮追猛打時,聯邦軍卻在一夜之間悄悄地轉移,科爾德哈伯那長長的戰壕裏已空無一人。原來格蘭特部經過長途行軍,渡過了寬闊的詹姆斯河,到達了距裏士滿約37公裏的交通樞紐站彼得斯堡。聯邦軍在這裏又猛攻了4天,付出了10000人的傷亡代價,同盟軍僅損失了5000人。
6月19日,格蘭特下令停止進攻,決心讓部隊休整一下,並隨即電告華盛頓。這是因為,從維爾尼斯到科爾德哈伯,聯邦軍已損失了5.4萬人,約合羅伯特·李的全部兵力。好在後方源源不斷地補充兵員,致使格蘭特部隊又逐漸恢複到5月初夜渡拉皮丹河時的兵力。
1864年6月15日,林肯致電格蘭特將軍表示嘉勉:“剛才得悉你昨天13時來電。我開始明白了,你定會馬到成功。上帝保佑你部全體官兵。”這封慰問電表達了陸海軍最高統帥對格蘭特偉大戰略部署的深深讚許。謝爾曼與格蘭特兩支主力部隊一旦突破同盟軍防線勝利會師,那就意味著內戰的結束。林肯總統對此“開始明白了”。
為保證前方源源不斷的兵員供給,林肯在後方卓有成效地工作著。1864年6月20日,總統帶著幼子塔德乘輪船順波托馬克河而下,再轉入詹姆斯河。6月21日,林肯離船登岸,在格蘭特的司令部談了片刻,便去看望巴特勒和米德兩位司令。
在第十八軍營地,黑人士兵潮水般地湧上前來,把林肯團團圍住,歡呼聲、笑聲、歌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他們簇擁著林肯,吻他的手,撫摸著他的坐騎。陸海軍統帥和眾多士兵都熱淚盈眶,哽咽得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