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陝北孩子王(1 / 2)

01一夜回到解放前

逆風陣陣,彤雲密布。1937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

晉北高原的山穀中,一隊窮苦老百姓打扮的人正匆匆趕路,隊伍中有一輛騾子拉的平板大車,車上一名二十多歲的少婦,懷中抱著一個四、五歲大雙目緊閉的小男孩,一臉的焦慮之色。

這時,車旁的一名青年男子走過來問道:“冬梅,孩子怎麼樣了?”少婦把臉貼到孩子的額頭上,歎了口氣說:“倒是不那麼燙了。可這孩子已經昏睡了四天了,怎麼還不醒啊?”說著,眼中升起一層水霧。

“咳咳”正在這時,懷中的孩子發出了一陣沉悶的咳嗽聲。青年男子和少婦一驚,急忙抬頭叫道:“喬大哥,喬大哥。”

“來了。”隊伍後,一名三十歲上下的男子聞聲跑了過來。

“喬大哥,孩子剛才咳嗽了。”少婦冬梅急忙說道。“不要著急。”這位喬大哥安慰道:“我來看看。”說著,用右手三指搭在孩子的手腕上,號了下脈。跟著又輕輕捏住他的小臉,把他的小嘴張開看了看舌苔,微微點了點頭。從身後的包袱裏取出一個小木盒,打開之後,取出一枚銀針,說道:“我先用針把他肺中的痰催出,看看怎麼樣。”說完解開孩子的小棉襖,往他身上紮去。

不多時,隻聽孩子又是一陣咳嗽,冬梅忙把孩子抱直,用手輕輕拍打孩子的後背。“噗。”一口濁痰從孩子口中吐出。孩子發出一聲舒服的呻吟,眼皮顫了幾顫,微微睜開了眼。喬大哥點了點頭,“不錯,孩子醒過來了。如果天黑前能找到一個村鎮,我再開些藥。吃幾服下去孩子就徹底好了。”“謝謝,謝謝喬大哥。”冬梅喜極而泣,連聲地感謝,周圍的一些人也紛紛湊過來,一番感激安慰客套,自然不用多說。不過誰也沒注意到剛剛蘇醒的小男孩此時正瞪大了雙眼,吃驚的看著四周,心中一個聲音高喊:“這什麼情況呀!”

幾天後的傍晚,眾人來到一座破敗多年的小廟休息,有四個年青人輪流在廟外守夜,餘下的擠在一處還算整齊的屋子的。吃過晚飯後,大家相繼睡下,聽著周圍此起彼伏的鼾聲,小男孩睜開了眼睛,望著屋子中間的篝火出神。

張振華,男,七零後,父母雙亡,普普通通的一個人,無高學曆,無車,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純**絲一個。因為在網吧工作的關係,雖然他本身不抽煙,卻長期吸入大量二手煙,結果得了嚴重肺病,經常咳得上氣不接下氣,幾乎缺氧。記得穿過來的時候,自己正在住院,突然一陣劇烈的咳嗽,大量的痰液湧了上來,偏偏越咳越多,越多越咳。終於眼前一黑,腦袋一暈,再一睜眼,麵前站了一圈穿著老舊棉衣的人,而自己卻被抱在一個年輕女人的懷裏。這讓他感到極度震驚的同時,也讓至今還未“脫光”的他極度尷尬。

抬起頭看著雖然已經熟睡,卻仍把自己抱在懷中的這個時代的母親方冬梅,和她旁邊的這個時代的父親張盛,張振華又輕歎了一聲。父母二人以前都是東北大學的學生,當然最初彼此都不太熟,父親學農業,母親學英語。“九一八”後,他們隨著眾多的學生流亡到了北平。

方冬梅的家境不錯,在北平的親戚的介紹下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中學老師的工作。在命運的安排下,不久之後張盛也來到這所中學教生物。和那些反映這個時代的影視劇一樣,他們也是四處奔走,大聲呼籲國民政府抗日,至於結果嗎?因為參加遊行集會,被關了幾次監獄,好在關他們的那個監獄長人還算不錯,沒有太為難這些逃亡的學生。

在這期間兩個人先後接觸到了進步思想,而共同的遭遇和際遇也讓這兩個人走在了一起,並取名振華。“七七事變”後,抗戰全麵爆發,平津淪陷、華北淪陷。南方,“八一三淞滬會戰”,**雖然打得慘烈,最終仍以失敗告終。山西的太原、忻口戰役同樣如此,而這其中,八路軍於9月25日的“平型關伏擊戰”和10月初的“陽明堡戰鬥”卻是獲勝,這讓夫妻二人看到了抗戰勝利的希望。於是夫妻二人在北平地下黨的安排下,收拾好細軟帶上兒子離開北平,去投奔革命的聖地。

這一行人中除了那四名守夜的年青人是地下黨安排接應他們的八路軍戰士,餘下的也是去參加的八路軍的熱血青年。不料眾人剛一進山西境內,就碰到了一夥土匪,雖然最終被四名戰士擊退,但震耳的槍聲和呼嘯的子彈卻把小振華嚇得夠嗆,再加上一路來吃不好睡不好,擔驚受怕,頓時發起了高燒,昏迷不醒。於是來自未來的張振華和現在的小振華來了身份互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