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走的第二天,張盛夫妻接到上級命令,要他們和一批文職技術人員一起隨部隊前往牡丹江,去參加那裏的工作。兩個人不敢怠慢,立刻回到家打好了背包,然後火速趕往集合地點。

當天下午,夫妻二人隨大隊人馬登上開往牡丹江的火車,並於晚上到達。當地的工作人員已經為眾人準備好食宿的地點,安排眾人休息,等待下一步的命令。兩天後,任命傳達下來:方冬梅留在市裏負責對外宣傳及翻譯外方情報工作;張盛前往周邊農村,配合那裏的剿匪部隊深化當地“土改”工作,研究增加糧食產量等問題。

剛剛團聚沒多久又要分開,夫妻兩個在渡過了一個短暫的溫馨夜晚之後,張盛又一次與妻子分離。

或許覺得遠在東北的宿敵已經被趕到了相對遙遠的北方及山溝溝裏,對自己的威脅已經不大的緣故。46年11月,已經占領了蘇皖邊區的蘇中、淮南、淮北等地區的蔣委員長,為在軍事上配合國民大會的召開,令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指揮25個半旅,分別由魯南、蘇北和兩淮地區向北同時並進,企圖打通隴海路,占領蘇北,消滅華東解放軍主力,迫使華東解放軍北撤山東,並切斷我山東與蘇北的聯係。

麵對幾十萬蔣軍從三麵壓來的半包圍態勢,陳毅、粟裕對當麵敵情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四路敵軍的間隙甚大,有利於我各個擊破。其中由淮陰、東台、台棗出犯的三路敵軍剛受到我軍打擊,行動可能比較謹慎,而由宿遷進犯之敵比較驕狂,可能冒進孤立;而且其進攻路線處於我兩個野戰軍主力之間,便於我軍就近機動兵力加以聚殲。殲滅該敵,有利於我軍之後向西、向南或向北機動。因此,決心集中第一、二、九縱隊,第八師及第七師主力共24個團,分批殲滅由宿遷出犯之敵。第六師、魯南軍區第十師等部共20個團的兵力分別在漣水及魯南方向擔任阻援任務。

正如陳、粟等人所料,敵人按照預定的計劃,由宿遷向沭陽、新安鎮攻擊前進,整編第六十九師和整編第十一師主力呈扇形展開,出現了我軍實施穿插分割、各個殲滅的好時機。陳、粟當機立斷,調整部署,指揮部隊隱蔽接敵,向整編第六十九師發起突然攻擊。此役我軍殲敵3個整旅又1個團,共2.1萬餘人,第69師師長戴之奇自殺,副師長饒少偉被俘。這是我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會師後殲滅敵軍1個整編師的第一個大勝仗。宿北戰役是成為華東戰區的一個轉折點,華東戰場從前沿逐步轉為縱深,正麵戰場逐步收縮,兵力也隨之集中,以後的殲滅戰的規模也逐步擴大。

繼宿北戰役後,華東野戰軍再次組織魯南戰役,陳、粟率野戰軍主力從蘇北迅速移師魯南,並決心以12個團組成右縱隊;以15個團組成左縱隊,首先圍殲孤立突出的整26師和第1快速縱隊,爾後向嶧縣、棗莊地區擴張戰果。同時,由華中野戰軍政委譚震林指揮24個團,在蘇北阻擊由鹽城、漣水北進的敵軍;魯南軍區部隊深入敵後開展遊擊活動,襲擾敵人後方。

魯南戰役曆時19天,我軍傷亡8000餘人,共殲敵軍5萬餘人,繳獲坦克24輛、各種火炮200餘門、汽車474輛,首創華東戰場解放軍一次殲滅敵2個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的紀錄。

魯南戰役剛剛結束不久,蔣委員長認為我軍傷亡重大,不堪再戰,遂急忙調集53個旅31萬人組織“魯南會戰”,采取南北對進的部署,企圖與華東野戰軍決戰於臨沂地區。同時,從冀南、豫北抽調4個整編師集結於魯西南地區,以便阻止華東野戰軍西進或晉冀魯豫野戰軍東援。參謀總長陳誠坐鎮徐州督戰。

麵對敵軍的進攻,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委譚震林采取各個擊破、逐次殲敵的手段,首先誘逼南線進攻的三路敵軍突出一路,予以割殲,再及其餘。但南線軍始終堅持密集靠攏,齊頭並進。而北線的李仙洲集團3個軍(整編師)以梯次配置的隊形,孤軍深入,於2月初占領萊蕪、顏莊一線。

陳、粟、譚依據敵情,果斷改變計劃,轉兵北上,殲滅孤立分散的李仙洲集團。除以第2縱隊偽裝全軍,在臨沂以南采取寬正麵部署,迷惑並阻擊南線敵軍,主力第1、4、6、7、8縱隊於2月10日起,以急行軍隱蔽北上,同時以駐膠東、渤海地區之第9、第10縱隊迅即開赴萊蕪地區參戰。並布置地方武裝在兗州以西的運河上架橋,造成華東野戰軍將向晉冀魯豫野戰軍靠攏的假象。15日,華東野戰軍主動放棄華東解放區首府臨沂。蔣、陳誤認為華東野戰軍傷亡過大、無力再戰,遂令李仙洲集團加速南進,協同歐震集團,聚殲華東野戰軍於臨沂以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