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說,她是寧府嫡出小姐,珍大爺胞妹,可是,自她來到榮府之後甚至很少能見到寧府人,這哪裏是一家人作態。她後來聽奶娘說,因為自己母親生下她時年紀已經大了,虧損了身子,沒多久就去世了。因此,老太太才把她帶在了身邊撫養。
惜春篤信佛教,她覺得世間一切,必有因果,因為自己出現,母親去世了,所以寧府人並不是那麼歡迎她,因此,她有些難過,但是,並不怨恨。
寧府對她而言,並沒有多少意義,頂多是逢年過節時候,和老太太他們一起過去走動一下也就罷了。
榮府人明麵上對她這個四姑娘都還算不錯,相比較於因為庶出,人又特別好強,總是在自己生母和嫡母之間受氣探春,還有一個因為自身懦弱,便是身邊奴才都敢拿她不當一回事迎春,惜春生活還是比較舒心。
奶娘她們曾經說過,不管是自己兄長嫂子,甚至是老太太都未必可靠,她想要活舒心,最好還是要靠寧府薔二爺。薔二爺雖說不能繼承寧府,但是,他知道上進,日後前途無量。加上,薔二爺又是許夫人養大,勢必會看在許夫人麵子上照顧她。
可是,惜春還小時候,賈薔一直忙於讀書科考,兩人很少見麵,即使見麵,賈薔神色也是淡淡,雖說沒有惡意,但是,惜春能感覺到他冷淡和疏離。
賈薔對她並不壞,或者說,他對所有人都不壞,每每年節送禮,姐妹們都會有一份,挑選得都很用心,她並不是特別,這讓她總覺得有些委屈。
後來,賈薔負氣分府別居,她便很少能見到他了。畢竟,她是閨閣女兒,而賈薔已經成年,按照輩分,還是她侄兒。他不是寶玉那樣喜歡在內帷廝混人,一向遵守禮法,從不有任何逾矩之舉。
惜春一向是個敏[gǎn]聰慧人,她對兩府裏事情看得很清楚,別人都當她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並不避諱,她知道很多事情,因此,對那些亂七八糟事情愈發厭倦。
有時候,她看著自己親人之間勾心鬥角,心中便存了一份恐懼之心,或許,自己未來也是如此。
嫁給一個門當戶對人,每日裏在婆婆麵前立規矩,跟婆婆為了些雞毛蒜皮小事生出芥蒂,要和內宅裏姨娘侍妾鬥氣,容忍自己丈夫種種行為。有時候,她看著寶玉嘴上說著什麼憐惜女孩子,卻總是跟那些女孩子動手動腳,損了那些女孩子名聲,她就覺得又厭惡又好笑。這樣寶玉,真與別男子有多少不同嗎?♂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她冷眼看著林黛玉與薛寶釵之間明爭暗鬥,當然,林黛玉可以說是一敗塗地,因為,林黛玉太通透,她什麼都看得太清楚了,因此,心中格外淒楚,而寶玉卻從來不能理解。而薛寶釵足夠圓滑和現實,因此,林黛玉爭不過她。
後來,賈家終於鬧得不可收拾,兩府都被抄了,當家男人都獲罪被流放了,惜春忽然覺得解脫了,她看著林黛玉與妙玉一起修行,自己也很想剪了頭發,做姑子算了,免得再被那些汙糟事情弄得煩心。
不過,這個想法剛剛生出,就被遏止了。
原因很可笑,出家是需要度牒,顯然,現在這個家不會願意花上幾百兩銀子給她買一張度牒。
於是,惜春依然隻能待在家裏。她不能再如同以前那樣,可以每日裏拿著畫筆畫畫,她每日裏隻能枯坐在自己小屋裏,做著針線活,貼補家用,以前還曾經同情史湘雲被自己嬸子壓著不得不每日裏不停地做針線,如今也輪到她了。
後來,探春也出嫁了,嫁是個商戶,王夫人為此得了不少聘禮。
素來小心眼尤氏也起了心思,覺得這樣也不錯。不過,不管怎麼樣,名義上,惜春仍舊是許夫人女兒,而許家如今可不比賈家,許家在朝堂上為官者可是不少,她不敢得罪許家。
那日,惜春打完了幾個蝴蝶絛子,覺得眼睛有些酸痛,便出了自己房門,打算在院子裏走兩圈,然後,聽到尤氏屋子裏有人在說話。
“二嬸子,像探丫頭嫁人家還能有差不多嗎?”是尤氏聲音。
“怎麼會沒有呢!”王夫人在一邊說道,“而且,惜春丫頭可比探丫頭還要金貴一些呢,若是說她要結親,估計能找到比探丫頭更好!放心吧,惜春丫頭也是在我麵前長大,我也不會害她!”
尤氏有些猶豫:“可是,將惜春妹妹嫁給商戶,未免太委屈了她!”
王夫人卻嗤笑道:“你莫不是擔心許家那邊?”
尤氏趕緊道:“二嬸子,不怕你笑話,侄兒媳婦怕就是這個呢!”
王夫人冷笑道:“別人不知道,咱們還不清楚嗎?惜春雖說名義上是故去大嫂子生,可是,說白了,她那位親娘不過是個小妾罷了!要不是敬大老爺為了成仙,做了糊塗事,讓她懷上了孩子,早就被送到莊子上自生自滅去了,哪裏還有惜春丫頭!說起來,大嫂子後來身子愈發不好了,還不是被氣,依我看,許家那邊未必待見惜春丫頭,你就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