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是來做生意,就該有個做生意的樣子,可他們在我們的地方,鑄炮、造船、製造軍械火藥,這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會做的事嗎?”
“在他們的國家,普遍認為他們有權把野蠻人和異丨教丨徒的土地占為己有,而無須顧及土著民族的感受。四哥,侵略這種思想是刻入他們骨子裏的。現在別看他們老老實實,若日後一旦大清式微,他們就會立刻反客為主,狠狠咬我們一口。這種人,怎麼可以把他們放在我們的家門口?”
胤禛歎道:“老六,我不如你。”
他自認也算是一個明君,可現在想來,閉關鎖國原就錯得離譜,他甚至在閉關鎖國的同時,還將一條毒蛇放在了家裏,最後可不正是如胤祚所言,被狠狠咬了一口。
胤祚也是事後諸葛亮,若不是知道後世發生的事,他無論如何也不會鼓動康熙對如今還本本分分的葡葡牙人下殺手。
笑笑道:“四哥別罵我慘無人道就行了。”
又笑道:“如今皇阿瑪把澳門送給我了,不好浪費呢,等我閑了,去那裏逛逛,把船廠和炮場都接收過來,再建一個大大的港口,專門掙洋人的錢。”
一拍額頭,要建港口,怎麼能把水泥這件神器給忘了呢?要趕緊抽個時間弄出來才行啊!
還有高爐和轉爐,已經運行了這麼些日子,應該沒什麼大問題了,也該考慮擴大生產了,總不能就隻用來造幾個槍匣子吧?
胤祚的計劃是很好的,但是想閑下來卻很難,因為馬上就要過年了。
來到這個世界,胤祚最煩的就是過年,沒辦法,皇家規矩大啊,磕不完的頭,喝不完的酒。
好容易過完春節,損失了許多壓歲錢之後,胤祚以為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康熙卻發布了南巡詔旨。
因黃、淮連年潰決,下流地方時遭淹沒,雖耗費庫銀數百萬兩,多年仍無成效,所以康熙決定親自查看河道,指示方略,並巡曆江浙,察吏安民。
康熙明諭各部,一切供給,由京備辦,勿擾民間。
二月三日,南巡啟行,仁憲太後同去,胤礽、胤祚、胤褆、胤禩、胤祥、胤禎幾位皇子隨往,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坐鎮京師。
雖康熙答應了這次要帶德妃一起,但德妃卻被胤禛家的小子絆住了手腳,一副有孫萬事足的模樣,哪裏都不肯去了。胤祚自然不會勉強她,和康熙又說了一車的好話,才取消了前約。
起程之後,很不願意的胤祚卻高興起來,因為這一次,終於不再坐車騎馬,而改坐船了。
不累不顛,頂多有點兒晃,坐兩日就習慣了——當然這隻是胤祚的感覺,至於胤禎,早就吐得昏天黑地了,連太後和太子也多有不適。
******
二月十七。
胤祚第一個從小船上跳下來,回身去摻李光地,李光地忙道不敢,可他年紀大了,手腳不利索,此刻上了岸的又隻胤祚一個,胤祚笑道:“李大人比胤祚年長許多,又連日操勞,不過攙扶一把,有什麼不敢的?李大人若客氣,胤祚倒要自責了——原是我不該第一個下船的。”
他第一個下船,若李光地再讓侍衛先下船攙扶自己,便顯得輕狂了。
李光地哈哈一下,扶著他的胳膊幾步跨了過來,道:“和郡王性情中人,下官就不客氣了。”
胤祚笑笑,像四下看了一圈,道:“居然沒人來接,可見是我們來早了。皇阿瑪難道有事耽擱了不成?”
招來一人道:“去驛館和衙門打聽打聽,聖駕到了不曾。”
李光地詫異的看了他一眼,都說這位爺受寵,如今他可算是親眼看見了,將萬歲爺派人來接說的如此理所當然,可見萬歲爺平日裏果然慣他慣的厲害。
毫無自覺的胤祚還在犯愁:“難不成要走著去?碼頭雇的馬車李大人能坐的慣不?”
李光地幾乎想翻白眼,到底誰坐不慣啊!
正說著,遠處一騎絕塵而來,看見胤祚便拜倒在地,道:“屬下奉命來接和郡王去驛館見駕。萬歲爺怕和郡王等急了,令屬下先快馬來迎,車駕就在後麵,片刻即到。”
胤祚嗯了一聲,令他起身,問道:“按行程皇阿瑪應該早到了,可是那邊有什麼事兒耽擱了?”
來人回道:“太子殿下前兒著了風寒,高燒不止,所以中途停船耽擱了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