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麵明亮的鏡子,你覺得別人卑鄙,恰恰反射出你自己的卑鄙。小人總喜歡“度君子之腹”,壞人總覺得別人要謀害自己,這都是本性使然,很難有所改變。
所謂投射效應,指的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人們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評判他人,總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征,其他人一定也具有和自己相似的特征,因此將自己的特征、意誌及感情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而且不管真實情況如何就強加在別人身上,最終導致自己產生認知方麵的障礙。通常情況下,投射效應有以下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指個人並沒有注意到自己身上的一些特性,而將這些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比如,一個學生對自己的同學懷有敵意,他就總會感覺同學對自己有敵意,仿佛對方的一舉一動都帶著挑釁的意味。
第二種是指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某些不稱心的特性,而把這些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這種投射通常會投射在自己尊重、崇敬的人身上,其中的邏輯是,雖然那些人有這些特性,但他們具有光輝的形象,那我有這些特性又有什麼關係呢?
關於投射效應,心理學家羅斯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羅斯找來80名大學生,向他們提出問題:“你們願不願意背著一大塊廣告牌或是宣傳牌,在學校裏到處走動一下?”結果,有48名大學生願意做這樣的事,32名大學生則對這件事表示反對。羅斯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想法,願意做的48名學生表示他們覺得這件事情大多數人都會願意做,而反對的32名學生則感覺根本沒人會做這樣的蠢事。
這些參加實驗的學生並不知道別人的選擇,隻是不知不覺地將自己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轉嫁到其他學生的身上,完全沒有考慮其他學生的感受。這個實驗的結果,很好地印證了投射效應的存在。
我們常常把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作為衡量別人的標準,當別人和自己保持一致時,那他就是對的;一旦與自己有所不同,就認定是別人犯下了錯誤。實際上,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也有不對的時候,以此來要求別人,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我們隻是陷入自以為是的泥潭裏無法自拔而已。
在評價別人的時候,人們常常受到投射效應的影響,這會對人際關係產生不好的影響。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也因投射效應吃過虧。
蘇東坡和佛印和尚的關係很好,有一次,蘇東坡去拜訪佛印和尚,他開玩笑地對佛印和尚說:“在我眼裏你是一堆狗屎。”佛印和尚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微笑著回應道:“在我眼裏你是一尊金佛。”蘇東坡覺得自己占了便宜,揚揚得意地回家了。到家之後,蘇東坡向妹妹炫耀這件事,妹妹卻說:“哥,你吃虧了。佛語有雲‘佛心自現’,對方在你眼裏是什麼,你自己就是什麼。”蘇東坡這才認識到自己確實有些自以為是,佛印和尚比自己高明多了。從此,他對佛印和尚更加敬重了。
一般情況下,投射效應會讓人對他人做出錯誤的評價,進而影響彼此之間的人際關係,對於交往活動來說,它的存在是非常危險的。在與人交往時,我們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盡量避免投射效應對自己產生影響,用相對客觀、真實的態度去評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