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3 / 3)

最終博果爾命人在下麵單設了小桌,兩人分兩邊坐下,酒過三巡,濟度長歎了一聲:“奴才今日入宮覲見,是想像皇上討一個恩典。”

這個措辭有些含糊,可濟度早就通過剛才表明了態度了,博果爾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朕初等皇位,四方未穩,尚還需要眾位愛卿輔佐。”░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福臨“死”前,白蓮教爆發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起義,博果爾派出去平叛的是溫郡王猛峨和自己的伴讀阿楚琿。

濟度早在統領逼宮之前就知道,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再有上戰場的機會了,他會失去一位肝膽相照的好兄弟,可大清會多一位盛世明君。

正如福臨若是沒有失德,濟度再看不上他懦弱的性格,也會盡心盡力輔佐他一樣,等到福臨病危大清眼看就要麵臨翻覆之災時,也是濟度第一個站了出來。

他是真心實意期待著這個國家走向繁榮昌盛,也從來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聞言笑道:“這是自然的,能為皇上鞍前馬後,盡忠效勞,也是奴才等的榮幸。”

稍稍一停頓,他又道:“皇上有所不知,奴才自從阿瑪死後,生怕親王府的名聲,憂思愁慮,日夜不得安寢。奴才請太醫診治過,說是日後都不得操勞。”

本來應該有皇帝親自擔任旗主的上三旗都早已經被博果爾收攏在手中了,加上他本來就掌控了的鑲紅旗,八旗中已經獨具四旗。

濟度手裏捏著這個鑲藍旗旗主的位置,已經想要讓出去了,不過他也知道博果爾肯定不樂意在這時候收回來落得個卸磨殺驢的壞名聲,所以得一步步鋪墊。

都“不得操勞”了,就表示他手頭的大部分實權差事都要讓出去,其餘時間幹些邊角料的小差事,安心當個享福享樂的閑王,拖上五六年的功夫,自己就可以退了。

這筆生意還真的不虧,濟度知道博果爾升勒度為親王就是一種暗示,鄭親王一脈出了兩個親王,已經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榮寵了。

自己得主動把權交出來,博果爾才好放心用他弟弟,等幾年後他的長子成長起來出來交際,博果爾照樣還會重用的。

用經營這麼多年的人脈和威望給弟弟和兒子鋪路,濟度還真沒什麼不滿的,總好過現在看著鮮花似錦烈火烹油,其實一家子人都被放在火上烤。

什麼時候博果爾正式把他的旗主之位撤下來,那就齊活了,可惜現在他還得先領著。

兩人交談了差不多三炷香時間,博果爾好生安撫了濟度一番,還順便塞給了他一個去盛京接人的任務。

主要是大清新換了主事的人,蒙古各部落當然就得進京請安,正好試探試探新皇帝對他們的態度。這群人得先去盛京再轉道北京,大清就得派人去接,濟度身份尊貴,又是實打實的實權派,派他過去應人,想必也能給部族首領吃顆定心丸。

根據上輩子的記憶,大清一二百年後,對蒙古還得采取拉攏手段,就算皇帝的後宮沒有他們染指的地方了,可不知道有多少公主枉死在那片草原上。

福臨在位時,也嫁過去了幾位公主,他自己的女兒還沒有成年,嫁過去的都是從各個王府接入宮中的養女,這才幾年的功夫,已經死了一大半了。

愛新覺羅家的女孩兒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