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2 / 3)

這是因著其他人都還沒到,博果爾早早處理完政務來永壽宮給娜木鍾請安了,就他們兩個人,說話就不用太過顧忌。

娜木鍾白了他一眼,讓丫鬟取來銅鏡對著看了看,見確實看不出失態之處,方才放下心來。

兩人又略坐了坐,赫舍裏氏領著三個妃嬪來請安,因著孩子們年紀都小,便沒有領出來。博果爾的後宮人暫時很少,以往都是赫舍裏氏一家獨大,赫舍裏氏又是個穩妥的,所以一向還算安穩。

但以後就不一定了,肯定還會有新人進宮,而新進來的人是什麼性情的還不好說,萬一是個喜歡攪事兒的,像靜妃那樣能直接下手弄死福臨的四阿哥,那後宮鬧得腥風血雨的,第一個受害的就是他的子嗣。

還得考慮著赫舍裏氏成了皇後,會不會把心養大了。博果爾心中轉著念頭,因著赫舍裏氏剛出了月子,讓德九給她添了座,其他的妃子就隻能在下首站著了。

蘇麻喇姑在妃子們前腳到了後,她是陪同著靜妃一塊來的,作為先帝唯一還留在宮中的蒙古妃子,她當然也要同科爾沁的人見麵,來的還是她的父親,孝莊的親哥哥。

蘇麻喇姑其實並不想跟著摻和,她雖然也出身科爾沁,可也隻是奴隸下人身份,根本就上不了台麵不說,她現在更想做的是守在太後身邊,防止她被小人害了去。

她這麼想並不是空穴來風的,也不知道是博果爾暗中下手了,還是太後經過這幾次打擊真的垮了,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

就連這次部落來人,也一點都沒能讓她高興振作起來。蘇麻喇姑倒是能夠理解孝莊的心思,人都成這個樣子了,再不複往日的風光,哪裏還有臉麵見親人呢?

慈寧宮這幾日的冷落蕭條和永壽宮的喜氣洋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連他們這些伺候的下人都跟著難過,更何況是孝莊本人呢?

可是她不來又不行,皇上明白著需要她和靜妃站出來,給科爾沁部落吃定心丸,由不得她拒絕。蘇麻喇姑在心中暗歎了一聲,伸手扶了靜妃一把:“娘娘慢些走。”

本來先帝的妃子理應晉為“太妃”,可一來博果爾又不是福臨的兒子,二來兩位太後都還在宮裏立著呢,不可能把福臨的妃嬪提到跟她們等同的地位,就隻好先用妃位叫著。

靜妃這幾個月倒是消停了不少,在外人看來,都是四阿哥早夭,才讓皇上和賢妃娘娘傷心過度跟著去了,而害得四阿哥早夭的人是誰,沒有人比靜妃更清楚的了。

這個女人是夠狠,可她也沒想過自己能惹出這麼大的亂子來,也是心驚肉跳,驚懼得不行。靜妃聞言抬頭看了看蘇麻喇姑,明白她這是在提醒自己今天務必要小心行事,不動聲色一點頭,示意知道了。

她的待遇還是很高的,在赫舍裏氏下首得了個座,蘇麻喇姑陪站在旁邊。

等了約莫半個時辰,外麵傳來通報,說蒙古各部族來給皇上行禮磕頭的台吉已經進了京郊,博果爾又等了等,帶著娜木鍾和赫舍裏氏出去迎接。

他不用迎出宮去,做做樣子就可以了,自有那邊領路的太監得了消息,配合著他的進度,帶著眾台吉入宮,雙方正好在神武門碰上麵。

先設了大宴款待他們,博果爾好生安撫了各部落一番,讓人把他們帶去理藩院安頓好,順帶著洗洗風塵。這幫子蒙古人身上的香料都很濃,各種味道混雜在一塊,加上食物的味道,其實挺衝的。

博果爾看赫舍裏氏也隱約有些接受不良,娜木鍾和蘇麻喇姑早多少年沒回一趟蒙古了,表情也有些微妙。倒是靜妃十分泰然,她嫁給福臨也沒有多少年,宮裏的布局擺設都是走的蒙古風,再次見識了這種場麵,不僅沒有不適應,反而露出了點懷念的神色來。-思-兔-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