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度——艾迪

《現代漢語詞典》對“氣量”的解釋是:指能容納不同意見的度量以及容忍謙讓的限度。而對“氣度”的解釋則是指一個人的氣魄,內含有不凡的意思。二者相比較而言,“氣度”要比“氣量”更進一個層次、更上一個檔次。

眾人都知道《三國演義》裏周瑜周公瑾的氣量小。可要說才華,周瑜應該說不輸給別人。與諸葛亮比起來,他差的其實就是氣量,所以他才會被諸葛亮用計活活氣死。與周瑜比較,諸葛亮的氣量應該說不小,可他缺少的是氣度,他過於相信自己的“聰明”和主觀判斷,所以才會從一開始就跟魏延“過不去”,必置之死地而後快。有史學家認為,如果諸葛亮把死後的軍權交給魏延,而不是給了言聽計從、唯諸葛亮馬首是瞻的薑維薑伯約,那麼蜀漢甚至還有中興的希望,至少不會那麼快滅亡。

皇帝也一樣。隋煬帝是曆史上著名的昏君,說他昏實際上除了他的橫征暴斂之外,還有他的驕奢淫亂。按說隋煬帝楊廣在做皇帝前也算得上是一員猛將,有膽有謀,是他親率大軍滅了南方的陳國,結束了中國南北朝分裂長達數百年的局麵。但他喜歡的南朝皇帝的寵妃張麗華卻被他手下的大將高熲殺了,高熲還提著張貴妃的人頭來向楊廣彙報,說南朝要是沒有這個女人禍國殃民不會這麼快就滅亡,把楊廣當時就氣得七竅生煙。後來楊廣當了皇帝,最先做的事兒就是找個理由把高熲殺了。隋煬帝登基,周邊各國紛紛前來朝賀,唯獨高句麗沒來,隋煬帝便親征高句麗,傾全國之力攻打,卻不能攻下都城,最後他是大肆劫掠而去。唐太宗也征高句麗,也打不下來都城,可唐太宗撤軍前叫人在城外留下大量絲綢布匹,然後自己下馬向守城的官兵行禮,以示對頑強守城之官兵的尊敬。結果沒過幾年,高句麗內部便發生分裂,唐朝軍隊在原守城將領的引路下一舉攻下高句麗都城,將高句麗納入唐王朝版圖。

看看,氣度就有這麼大的功效,它可以令山河動容,令敵人膽寒。正是有了如此不凡的氣度,李世民才會被當時唐王朝周邊那麼多少數民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

氣度很像是一種高營養成分,你一旦擁有了它,它給你的人生帶來的將是一種高層次的人格和品質,因為,氣度不凡。

氣度,是意誌堅強者動人的風采,它昭示的是做人的豪邁;氣度,是仁厚的等待,它讓良知感化愚頑,用成熟來導引輕率;氣度,還是用生命擔起的一份責任,它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忍耐。

一個沒有氣度的人會很容易走向氣度的反麵,那就是嫉妒和仇恨,就是小肚雞腸與睚眥必報,就是凡事鑽牛角尖兒。嫉妒者的人生表現形式一般隻會有兩種,一方麵是悲哀自己的不幸,另一方麵是惱恨他人的幸福。如果氣度是命運,那麼嫉妒就是命運的奴隸,最終的結果隻能是作繭自縛。

爬上額頭的紋路以及各種各樣的證書,頂多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成熟,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氣度。氣度需要自己不斷地自我修煉和超拔,需要修養,更需要涵養。

記住,僅有心胸,那是氣量;而心胸加上智慧,才是氣度。

【心痕筆記】

一個具有包容心的人一定是具有大氣度的人。氣度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但也不是令人遙遙相望,可望而不可即的。氣度需要修煉,是內心充盈安定的外在表現。在生活中,對待對手寬容大度一點,對待挫折坦然一點,對待不公待遇淡然一點,對待他人友善一點,慢慢地磨煉自己的心胸,自然能培養出不凡的氣度。

寬容是一種愛——肖複興

有一首小詩這樣寫道:“學會寬容/也學會愛/不要聽信青蛙們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長的尾巴……/允許蝌蚪的存在/才會有夏夜的蛙聲。”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在唯利是圖的商業時代,寬容同忠厚一樣,都成了無用的別名,讓位於針尖對麥芒的斤斤計較,最起碼也成了你來我往的AA製的記賬方式。但是,我還是要說,寬容是一種愛。

18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是一對論敵,他們就定比這一定律爭論了9年之久,各執己見,誰也不讓誰。最後的結果,以普魯斯特的勝利而告終,普魯斯特成了定比這一科學定律的發明者。普魯斯特並未因此而得意忘形。他真誠地對曾激烈反對過他的論敵貝索勒說:“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質疑,我是很難把定比定律深入研究下去的。”同時,他特別向公眾宣告,發現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的功勞。

這就是寬容。允許別人反對,不計較別人的態度,而充分看待別人的長處,並吸收其營養。這種寬容是一泓溫情而透明的湖,讓所有一切映在湖麵上,天色雲影、落花流水。這種寬容讓人感動。

我們的生活日益紛繁複雜,頭頂的天空並不盡是凡?高塗抹的一片燦爛的金黃色,腳下的大地也不盡如平原一樣平坦。不盡如人意、煩惱、憂愁,甚至讓我們惱怒、無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會摩肩接踵而來——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抽刀斷水水更流。我所說的寬容,並不是讓你毫無原則地一味退讓。寬容的前提是對那些可寬容的人或事,寬容的核心是愛。寬容,不是去對付,去虛與委蛇,而是以心對心地去包容,去化解,去讓這個越發世故、物化和勢利的粗糙世界變得溫潤一些,而不是什麼都要劍拔弩張、斤斤計較,什麼都要拚個你死我活。即使我們一時難以做到如普魯斯特一樣成為一泓深邃的湖,我們起碼可以做到如一隻青蛙去寬容蝌蚪一樣,讓溫暖的夏夜充滿嘹亮的蛙鳴。我們麵前的世界不也會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裏不也多一些寬慰嗎?

寬容是一種愛。要相信,斤斤計較的人、工於心計的人、心胸狹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時會占得許多便宜,或陰謀得逞,或飛黃騰達,或春光占盡,或獨占鼇頭……但不要對寬容的力量喪失信心。用寬容所付出的愛,在以後的日子裏總有一天會得到回報,也許來自你的朋友,也許來自你的對手,也許來自你的上司,也許來自時間的檢驗。

寬容,是我們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美好的通行證!

【心痕筆記】

要想快快樂樂地生活在充滿愛的世界裏,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寬宏大量的人。要真正做到寬容並不容易,如果你心裏有恨和苦,你就很難做到寬容他人。如果你認同寬容是很高尚的行為,不過難以時時做到,你應該遠離評頭論足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你的寬容多了,你心裏的平安和喜悅也多了。

學會寬容——漠沙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燦爛的陽光下,也有陰暗的角落;和風日麗的天空,也會有烏雲飄來的時候;巨輪航行在大海上,經常會遇到狂風惡浪的挑戰;車輛奔馳在大地上,經常有高山大河的阻礙;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善解人意、知書達理;或心胸狹窄、蠻不講理;或憤世嫉俗、感情用事;或寬容大度、冷靜沉著……

荀子曾經說:“群子賢而能容墨,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這裏講的就是寬容為懷的道理。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一種崇高的美德。在處世中不搞唯我獨尊,對不同的觀點、行為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得理不讓,把自己的觀點和行為強加給別人,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選擇。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寬容別人,才會給自己帶來廣闊的天空。

要做到寬容並不容易,需要有廣闊的胸襟。當你的真誠被視作幼稚,你的勇敢被視作魯莽,你的靈活被視作滑頭,你的讓步被視作軟弱,你的慎重被視作保守,你的讚美被視作諷刺,你怎麼辦?淒淒慘慘地躲起來哭?哭不能改變別人的看法,傷心的還是自己。喋喋不休地為自己申辯?那隻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羞羞答答地按照別人的看法來改變自己?那更會使自己失去自信,失去自我。在沒有理解的地方,會激發出自尊的力量。不要乞求理解。不求理解,你就沒有不被理解的煩惱;不求理解,你才有更加坦蕩的胸懷和義無反顧的勇氣。隻有學會寬容,能夠容納不同的意見,讓風和雨交織在一起,才能看到美麗的彩虹;讓愛和恨纏繞在一起,才懂得真情的可貴;把讚美和批評留在心底,才能夠塑造完整的自我,保持自己的良好品性。

寬容為懷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待到你的勇敢戰勝了一個個困難,你的慎重一再避免了失誤,你的真情融化了別人心頭的堅冰,你的靈活使我們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你的讓步給雙方帶來了廣闊的天地,你的讚美得到了公眾一致認可,人們便會更加理解你、信任你。

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需要理解。寬容是催化劑,可以消除隔閡,減少誤會,化解矛盾;寬容是潤滑劑,能調節關係,減少摩擦,避免碰撞;寬容是清新劑,會令人感到舒適,感到溫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

寬容別人,首先要學會寬容自己。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你不小心跌倒了,不要趴在地上懊悔,應該站起來擦亮眼睛繼續往前走;走錯方向了,不要停留在原地轉圈,要迎著日月星辰,明辨方向不動搖。人不理解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高山不理解流泉,設置了許多路障,泉水卻永不停歇,繞過頑石,跳下斷崖,變成了飛瀑,變成了大江,奔向浩瀚的大海。船不理解岸,總要離去,但岸總是等待著,永遠張開寬大的臂膀。太陽不理解月亮,不喜歡她慘白的光,月亮卻永遠追隨著太陽,當太陽落山後,她卻用淡淡的柔光照亮整個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