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蔓蔓幹脆托唐沈找了個室內設計師,預付了一筆定金,等下一次分紅,正好到了交房的時候,一並付完尾款。
紡織廠的李老板在拿到方蔓蔓的資金之後,很順利和沈氏交接了機器,李老板和縣城的表弟兩人合作倒賣。
李老板和爽快的趙老板又談妥了另外一單。
省城周邊的縣城 ,小一點的紡織廠都已經更新換代了一波。
這場產品的更新換代,一以省城為中心,漸漸的輻射到了桌邊的縣城,甚至是隔壁的市,對於s省的紡織業來說,這是一次大突破。很多年之後,s省的GDP有三分之一,來自於紡織業,原因追溯到八十年代的大換血。後人對於這次成功經驗的研究,發現了這樣的經驗具有太多的不可複製性,這需要當時政府決策者的遠見卓識,也需要企業家們積極響應,但凡其中一個環節裏麵某個人鼠目寸光,都不可能促成這樣的結果。
再一次證明了,曆史由人民群眾創造的這個理論。
方蔓蔓在這次曆史變更中,不可否認,起到了作用,但是她還沒有成熟,某種程度上來說,隻是一個小角色。
不管曆史的車輪滾滾,作為一個簡單的個體,方蔓蔓還是按照著自己的規劃穩步的走著。
課程很快就完了,方蔓蔓獲益匪淺。
唐沈和她關係倒是越來越親近了,有些話,大家心裏麵都明白,但是就是都不說。
趙莉倒是對這個已經被認定的兒媳婦越來越滿意了。
她為了給自己兒子創造機會,特意邀請方家到唐家聚會。屢次搬出唐老爺子的名頭。
唐家和方家越來越親近。
林雪柔也終於發現,唐家看上的是哪個女兒了。
趙莉多次在她麵前誇讚方蔓蔓的玲瓏心,她的成熟和穩重。
“姐,不怕你笑話,要不是年紀大了,我真的很想再生一個女兒。”趙莉不止一次說這樣的話。
“這麼巧,我也想有個兒子。”林雪柔笑道。她愣是不接招。林雪柔並不是不滿意唐家,相反,她很滿意。但是方家和林家並不差,別人一拋橄欖枝就上趕著上去,她的女兒,選擇麵很多。
趙莉好似也知道林雪柔的想法,也理解她這樣的反應,但是誰讓她兒子,連她都喜歡方蔓蔓呢。她本來和自己丈夫唐雲峰就是年少夫妻,一直相互扶持到現在,導致她總有個觀念,覺得自家兒子找媳婦兒要趁早,16歲,差不多就應該訂婚了。
在唐沈跟方蔓蔓講述自己父母的婚戀史的時候,也一本正經的說了趙莉的觀念。
方蔓蔓目瞪口呆:“你家觀念真的開放,怪不得養出你這樣三觀的兒子。”
“嗯?怎麼覺得你不像在誇我?”
“誇你獨特。”方蔓蔓隻好搪塞。
唐沈微笑,他講這個事兒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潛移默化,每天一個小故事,不怕老婆不上當。
方蔓蔓幹脆托唐沈找了個室內設計師,預付了一筆定金,等下一次分紅,正好到了交房的時候,一並付完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