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之提前回了長安。
玉環第一次去禮部報道,其他女孩子都排練有幾天了。見到那些女孩時,她們正圍在一起,神態各異,就像曹雪芹筆下的十二釵,各有各的動人之處。
“你就是弘農楊氏,玉環?”
一個活潑女孩子見到玉環好奇的問,笑得天真無邪
“嗯,我就是楊玉環。”
“我是京兆韋氏!”
“我是滎陽鄭氏!”
“我是河東裴氏!”
、、、、、、
其他女孩子也都開朗的過來自我介紹。這讓玉環頓感親切
“誒、剛剛你們都看什麼呢?”
玉環一問話,眾女孩都哈哈大笑,笑聲如銀鈴一般“昨日家父碰巧遇見了太白先生,太白先生正在作詩,家父便留心記下,回來我便把它抄寫在手絹上啦。這次怕是我們第一個知道太白先生的新作呢!”
玉環大惑不解、、、難道他李白在當代就這麼大的名聲?
“那讓我也看看吧!”玉環笑嘻嘻的擠過去。女孩那娟秀的字體讓她汗顏
然而詩的內容卻讓她驚訝: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嚐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十六君遠行,瞿塘灩預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撲麵而來的家思讓玉環一時手足無措,昨天還好好的,發生了什麼事?玉環突然頭疼,耳邊似乎響起一個人的聲音:“玉環,你還醒著的是吧,我說話你還聽得見,你一定會聽見、、、請你不要忘了我,,其實,我不姓李,我不叫李義之,我、、、”
叫什麼?、、、、玉環使勁想,腦子卻一片漿糊、、、果然不能喝酒!
上陽宮,勤政殿內人來人往,一改往日的肅靜。那開元的最後一位賢相此時正細細地給李隆基細細的列數親耕大典的流程。
李隆基平舉著雙手,尚衣局的宮人正在為他量體裁衣。祭祀用的大袞冕、通天冠。從中衣到長裙再到禮服,李隆基已經給折騰了好幾個小時。後麵還有親耕時要穿的衣服。僅服飾一項就折騰了兩天。除此之外整個親耕大典下來還有多少禮儀要準備,其繁瑣可想而知。
怪不得武惠妃對親耕大典不滿。折騰人的活不光是要出力氣的,那些無聊的磨人卻還又不得不耐著性子做下來的事才更讓人崩潰。
高力士進來時李隆基正閉著眼睛靜靜地聽張九齡宣讀清耕大典的流程,一動不動的聽由宮人沒完沒了的量身形、記錄做各種禮服所需要的尺寸。
“什麼事?”李隆基用餘光瞥了一眼高力士淡淡地問道。
“老奴去查了那位玥兒姑娘的家世,得知她家就在這洛陽城中,他的父親是個九品的監正,然而她家卻是弘農楊氏。那日禮部尚書李林甫就是去了她家,本來是選了她家作為鹹宜公主伴嫁,然而當天晚上,她就、、、她、就離家出走了——而且、、、”⑨本⑨作⑨品⑨由⑨思⑨兔⑨在⑨線⑨閱⑨讀⑨網⑨友⑨整⑨理⑨上⑨傳⑨
“人找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