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即將崩盤的樂隊,像被一隻大手及時的凝聚到一起。那強勢的鼓聲一路牽引著各種樂器,漸漸走上正軌。
玉環終於鬆了口氣,又凝神聚會堅持跳下來。然而心中卻越來越疑惑,那鼓聲,反客為主的霸氣……好熟悉。
一曲終罷,玉環鬆了口氣,整頓衣裳下台。場外愣了半晌突然爆發出潮水般的喝彩聲。玉環的目光穿過重重人影,直接看向那鼓手。李隆基正毫不避諱的看著玉環,那眼神……就像聽玉環彈琵琶時的壽王!
玉環心中大驚,深吸一口氣,匆匆走向自己的座位。而手腳仿佛被什麼無形的束縛,每一步都走的艱難。
眾人的誇獎讓壽王爺相當自豪,壓根就沒注意台上李隆基微妙的變化。
從頭至尾看下來的武惠妃,一直端正的坐在座位上,寬大的衣袖下,左手狠狠地抓著右手,自從李瑛倒台,她和李隆基從此有了某種芥蒂打破了多年的默契。那人都知道,他會怎麼麵對生生逼死自己兒子的女人?
武惠妃被巨大的無力所包圍。月盈則虧,有得必有失,她早就要有所準備。
然而李隆基不是別人,他不是昏庸之主,怎會乖乖的聽著她的條件做交易?
李隆基重新落座,沒有看武惠妃一眼。他今天高興,乘著人多,更是宣布空缺的儲君之位有忠王李亨來接手。
武惠妃雙眼直勾勾的看著麵前的酒樽,覺得自己的身子不斷的在高壓下擠壓,胸悶,隻有呼出的氣,沒有吸進的氣。鼻孔突然一陣酸疼,口腔泛起一股腥味兒。她訥訥的伸手抹一把嘴角,頓時一股殷紅的血順著手掌流下來……
她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做了那麼大的局,最終辦到了太子,甚至出賣了自己的兒媳,本以為這樣的付出,可以換來壽王的儲君之位。然而,她太天真了!
不要說李隆基已對她產生芥蒂,縱便太子之事與她無關,那儲君之位也輪不到壽王來做。母強則子弱,將來若是李瑁為君,那麼武惠妃毫無意外的會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他大唐內政,好不容易得來的穩定,又豈會再次上演曆史。
周圍一片暗暗的驚呼,武惠妃眾目睽睽之下仰身倒下……李隆基心中大驚,她到是怎樣一個要強的女人?不及多想,連忙抱起武惠妃,隨後便是大批禦醫湧入興慶宮。
公元737年,武惠妃積鬱而死!唐玄宗李隆基下詔,追贈武惠妃貞順皇後。
那個女人追求了一生的高度,卻在死後那麼輕易的得到。
可是,一切都晚了!壽王已是嫡子,那又如何?太子已封,更重要的,她走了!那個單純的孩子,沒有了母後的庇佑,還能走多遠?
武惠妃去世幾個月,壽王府從此人氣大跌,門可羅雀。
世態炎涼,沒有人比此時的壽王爺李瑁感觸更深了。沒有了母後的庇佑,他仿佛一夜之間告別了單純,眉宇之間已不再是仿若永遠長不大的稚氣。
一個退居二線的王爺,他要在外人麵前強撐著當年的風光,又要在兄弟麵前掩飾他地位一落千丈的落寞。他終於明白,生於帝王家的孩子必須要早早的學會成熟,他在母後的庇佑下,無憂無慮了太久。
玉環在室內練舞,李瑁隻靜坐一旁。兩人都許久沒說話。各有各的心思。
李瑁再不複當年那般心平氣和的觀舞,他的眼神不再如當年那般澄澈。當年風光無限的壽王府如今沒落如此,他接受不了!
玉環早已不知是什麼還在支撐著她跳舞的動作。她沒停下來,可是她心亂如麻。
上巳節的那一幕還在她的腦海揮之不去,李隆基看向她時的神情……像他那鼓聲一樣霸道!她覺得自己像一個等待執行的死囚犯,明知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卻又在等待中惶惶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