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與滄桑
春光慘淡,人事凋殘。怎麼一想到你呀,我依然會心無畏懼,勇往直前。渾然不覺自己老去了……紛繁沉墮,花影婆娑。而我隻是一心追隨你的女子。
聽一出《穆桂英掛帥》竟然聽得我掉下淚來,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穆桂英太強勢了,強勢得讓人忘記了她是個苦命的女人。五十多歲了還要披掛上陣,為國殺敵,是英烈,卻也悲哀。
你聽她唱:“猛聽得金鼓響畫角聲震,喚起我破天門壯誌淩雲。想當年桃花馬上威風凜凜,敵血飛濺石榴裙。有生之日責當盡,寸土怎能屬他人!番王小醜何足論,我一劍能擋百萬兵。”
我聽了總是悲哀。一個家族幾代人,忠心耿耿為一個不識好歹的朝廷賣命。一代一代人前赴後繼,甘心被再三利用。是忠貞,是愚忠,難以定論。
因為《楊家將演義》,我對北宋的印象不好,看了《說嶽全傳》,我對南宋的印象更不好。這個昏昧的朝廷總是不識好歹地驅策忠臣良將,卻又不知珍惜。每每讓奸臣得逞,忠良寒心。真是狗屎運,才苟延殘喘維持了這麼多年。
楊家從北宋初年投宋開始,就征戰沙場,全心全意扶保大宋,從楊業開始,楊六郎、楊宗保、楊文廣,一路與奸臣潘鬥,與龐鬥,與張鬥,沒有一刻安生。
楊業碰死李陵碑。楊家兒郎七子去,六子還。真正歸來的隻有六郎楊延昭一個。四郎流落塞外,五郎出家為僧。
宋朝廷曆來“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必要到強敵犯境,慌張失措,偌大朝廷舉目無人時,才想起楊家的好處,著臉來相求。楊家卻總是忠厚心軟,抹不開麵子。不念著君王,亦要念著百姓,家可棄,國不可棄,是忠臣的軟肋。
穆桂英是在楊家征遼被阻天門陣時出現的。穆柯寨有破天門陣必備的法寶降龍木,楊宗保前去求取降龍木。陣前對敵卻被穆桂英所敗。但見這威風凜凜、英氣奪人的女將,胯下桃花馬,手中梨花槍,人比花嬌,出手卻是武藝不凡。
楊宗保明索不成,落敗而去,心有不甘。穆桂英算定了他必暗中來盜取,在寨中設下埋伏。楊宗保被擒,穆桂英言明降龍木是鎮寨之寶,是自己陪嫁之物。要得降龍木,先娶穆桂英。
這驕昂的公子哥,遇上了比自己更強勢、更桀驁不馴的山野女子。一見鍾情,擦出火花。有一種愛,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遇上了就纏鬥,就不休。他望向她明亮清澈的雙眼,那裏沒有含羞帶怯欲語還休,隻有幹脆利落的堅定。
她笑吟吟地瞧著羞憤的他。她自來是這樣爽利的姑娘。我看上你了,我瞧你也未必對我沒有意思。我們是登對的!她心中有這樣的篤定。
穆姑娘本是山野女子,她不同於淒淒怨怨的深閨少女。她的愛帶著生猛的新鮮撲麵而來。有一點脅迫,更多是柔情。她一樣有桃花般的好顏色,驚動了他,她感情的強勢,就勢征服了他。
楊宗保同意與她成親。兩人並轡而行,從穆柯寨打馬出來。一路山光水色明豔耀眼,戰火流離並未影響一對濃情蜜意金童玉女的好心情。一路上看花花開,見水水歡。雖是前往戰場廝殺,卻似陌上遊春。身邊有愛人做伴,心裏就是這樣喜悅無畏。
她的人明豔端麗,恰如前人詩讚的“紅粉青娥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她胯下那匹桃花馬,亦神駿不凡,似馬詩所讚:“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一路歡欣。歸家拜見公婆才是大事一場,柴郡主猶可,楊延昭不滿楊宗保陣前招親,私娶民女,一番勃然大怒,要拿宗保治罪。穆桂英不忿,與楊延昭對陣,槍挑公爹下馬。她就是這樣無拘無畏,罔顧禮法。這下事情鬧大,多虧佘太君出麵平息事端。雖然初相見,佘賽花對這個孫媳欣賞備至。
佘賽花在穆桂英身上看見了自己的當年。她年輕時也是在陣前相中了楊業,她的武藝也比丈夫高。看著年輕的穆桂英英氣勃發,她就像看見了另一個自己來相會。佘賽花出麵調停,允準了這樁婚事,她深知這個女孩不可多得。楊家需要的正是這樣勇敢堅毅的女子。亦隻有這樣的女子,才可在夫君征戰疆場時打馬跟隨,暗自承擔隨時可能失去他的壓力痛苦。
想當初,痛失丈夫和親兒的佘賽花何嚐不是肝腸寸斷,卻依然要收拾悲傷,掛帥出征,繼續保家衛國的大業。這佘太君也是剛烈得淒涼。
穆桂英的命運同樣惹人欷歔。小夫妻恩愛不得長久。楊宗保不久在戰鬥中死去,楊家一門都成了戰爭寡婦。我在寫穆桂英時,不由會想到花木蘭,她們都是不見史冊,隻在民間傳揚的巾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