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吉死後,雖有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帶著兩千屬下趕來,卻被張公謹關閉了玄武門,擋在了皇宮之外。待見得尉遲恭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出現在城牆上,這些人終究潰散而逃。

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李淵隻得妥協,冊封李世民為太子。之後政變的功臣都獲得了封賞,而那些到最後都忠於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屬下也獲得了李世民的寬恕,其中的魏征更是後世有名的勸諫名臣。

武德九年八月初八,唐高祖李淵頒布傳位製書。八月初九,太子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登基,是為唐太宗,並大赦天下。同日,李世民下旨冊封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可謂眾望所歸。

曆史上,李世民登基後李淵並未從太極宮裏遷出,而是直到貞觀三年才遷居大安宮,將太極宮讓出來給李世民。在這三年裏,李世民一家都是住在東宮裏,而沒了之前在秦王府裏的那些壓抑,他對兒子們要和藹很多。也是在這三年,李承乾享受到了濃厚的親情。

三年之後父母走了,沒成年的弟弟妹妹也都跟著走了,隻留下了十一歲的太子李承乾跟一大堆仆役屬官留在這東宮之中。即使再早熟,他也終究隻是一個小男孩,三年前經曆了玄武門之變,三年後又被父母家人“拋棄”在這偌大的宮殿裏。

從此之後,李承乾正式成為太子,見父母需要預約,要見兄弟姐妹,除了等到宮中舉行家宴或者宴會,就得冒著結交諸王的罪名風險,派人專門“傳”他們到東宮來。

李承乾是沒有朋友的,他的世界從此簡單而又涇渭分明。李淵、李世民和長孫氏是他的“君”,是他要口頭的對象,而其他人,則是他的“臣”,是要向他叩頭的。

東宮所屬的官員和師傅們,都是李世民和長孫氏為李承乾精心挑選的長者,每天正襟危坐滿口的仁義道德。相比這下,那些侍從太監要有趣好玩得多。一個才十一歲的少年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是顯而易見的事。

雅歌卻隻是擁有李承乾的馬甲,他的芯子是一個經曆了許多的男人,這些對少年來說無法拒絕的誘惑對他來說卻什麼都不是。那些玩樂有什麼意思?不如多學一點東西,讓自己再多一些保命的籌碼。

誰知道哪天係統會不會抽風將他送到那些高危的世界去,掌握得知識越多,他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

學無止盡,不過如此。

而在李世民的看來,他的太子是個好的,不僅對他派去的大儒尊重學業讓人找不出一絲錯處隻能讚歎,更是抵抗了來自李元昌和那些仆從們的誘惑。李元昌那些人打著什麼主意李世民自然是清楚的,想要帶壞他的太子,讓他父子離心?

看著殿下微笑從容眼中全是對他的濡慕和崇敬的嫡長子,李世民心裏慰藉無比。一個帝王在乎的是什麼?當然是後繼有人。他的壽數畢竟是有限的,可在他手上開創的盛世,他希望能夠長長久久的延續下去,即使他很清楚這是不可能的!

不管以後會怎麼樣,至少他下一代的李唐江山不會有問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李世民才會對雅歌和李泰那私底下的頻繁聯係視而不見。雅歌很有分寸,從來都隻和長孫氏所出的弟弟和妹妹有私下的聯係,更何況他隻是作為一個兄長去關心他們。

雖然自己兄弟之間算不得多好,但李世民卻希望自己的兒子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太子的能力好,性子也不錯,不會在他有什麼之後出現手足相殘,李世民很滿意。

而雅歌也是在察覺到了李世民和康熙的不同,才更改了某些行事。李世民貪權,但卻不像康熙那樣是個放不下的。這有兩人性格的原因,也有兩人經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