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 探春其實差不多也能想到, 不過那些細枝末節的事情, 探春並不在意。有些事情都是分利弊的。

原著中的趙姨娘和賈環在一定程度上讓探春過得比其他姑娘好,那是因為她不是一個人。可是同樣的,她也成了王夫人釣魚的主要對象。

以未來成親的對象釣著探春, 讓探春明知道在與虎謀皮,也還是投鼠忌器。

現在換成她江陵了,雖然沒有了趙姨娘和賈環,可是同樣的,她也少了短處被人捏在手心裏。

她不用擔心親媽親弟弟被人打壓收拾,她也不用擔心銀錢不夠使,她更不需要擔心王夫人將她嫁給諸如孫紹祖一般的人物,她活著並不求王夫人什麼,自然也就不怕她什麼。

這榮國府,高興了她就呆著,不高興了就可以走。

此時她的心態其實就跟當初惡心別人的史湘雲差不多。

眾目睽睽之下,當著全府有頭有臉的主子下人將黛玉比為戲子,黛玉那麼傷心難過也隻能回自己的房間裏躲著,除了自己的房間,她連個去處都沒有。

可是罪魁禍首的史湘雲呢,倒打一耙後,還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受了委屈,要回家。

憑的是啥?

憑她史家還有人。

而此時探春憑的又是什麼?

憑的自然也是這些。

她把趙姨娘成功地撈了出來,她成了江太太,而自己也成了江陵。

離開了榮國府,她未並會過得不如現在。

她會留在這裏,大多數的目的都已經達到了,現在就隻剩下見見紅樓眾釵,以及住一住那名揚古今中外的大觀園。

說真的,她若是現在離開,估計這一生都不一定見到幾個紅樓中出現的人物了。

她早了百八十年來到紅樓,若是這個時候沒有參與進來,豈不是可惜死了。

有一個詞叫暴遣天物,估計就是在說她了。

再說說那大觀園,她不會鼓勵賈家去蓋,也不會去阻撓賈家蓋大觀園。隻要元春封妃,以賈家人的心性這座園子必是不會少了的。

既然會蓋,她自然要住上一回才能了了這份知道紅樓這本書後便放在了心裏的省心別院。

探春相信跟她一樣選擇的人會有很多。

那畢竟是大觀園不是嗎?

......

坐在王夫人身側,探春的思緒神遊了幾重天去。不過探春剛剛已經將問題問了出來,所以王夫人這個時候略一思考便笑著拍了拍探春的手,“我的兒,你一項乖巧孝順,最是讓人放心的。太太的意思是讓你平日隔著些你二哥哥和那林家丫頭......”

探春抽了一下嘴角,真的被王夫人弄得沒脾氣了。

就以寶玉現在的‘好名聲’,她還真以為林如海降了職,林家就會瞧的上賈寶玉?

林如海活著從揚州掙出了一條命,那黛玉姐弟的婚事,就隻能由著林如海自己作主。

別管賈母還是賈家什麼人。那是林家的子嗣,賈家想要作主?沒那個道理。

盡孝?

賈家子嗣又沒死絕呢,用外姓親戚盡什麼孝?

還有就是賈母真的會讓黛玉跟寶玉聯姻嗎?

她在正院可沒有看出來賈母有這個意思呢。

倒是史湘雲那裏,可以看出來賈母挺相中她的八字的。

仿佛是聽誰說過寶玉這命數就應該配個八字夠硬的,普通一點的都壓不住。

探春想到這裏,心裏冷笑,前兒作天作地的賈母不也是在聽到林如海成了個四品的閑散京官而終於失去了悲傷的動力了嗎?

隻要一回想起,那天賈母還在那裏哭著賈敏小時候怎麼怎麼乖巧懂事,端莊賢惠,賴大家的進來回稟皇上下聖旨要將林如海調回京城時的情景就忍不住好笑。

當時賈母一聽說林如海要被調回京城,臉上一下子就湧上來了一層濃濃的喜色。

她女婿之前就是一方大吏,她閨女又是死於行刺,在賈母的下意識裏便以為皇上這是要被償林家,所以林如海一準是升職回京城的。

卻沒有想到賴大家的後麵一句話竟然是降為四品鴻臚寺卿......

嗬嗬,雖然比兒子那五品的員外郎高於個等級來,可是這職位是一點前途都沒有的。

之前的傷心作態,然後是著急爬上來的狂喜之色,到現在又平添了一份失望和詫異,賈母的臉沒有出現大小便失禁真的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咋就降了官呢?這種左遷想要再升上去可就太難了。

要是這樣那還不如呆在揚州城呢。

賈母想不明白她閨女都被行刺沒了,這樣的事情,隻要要點臉麵的皇帝也不能做得這般沒品呀。這不是讓臣工們心寒呢嘛。

賈母覺得皇帝太過份,可皇帝覺得他對林如海已經非常的不錯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至少沒有讓林如海死在任上不是嗎?

若不是林如海這般一心想要離開揚州,他也不用再派人去揚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