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霄麾下的屯騎、越騎兩校四千騎在青泥城下休整不到半日,隨即和桓溫麾下大軍一並拔營。
桓溫所領的荊州軍原本有三萬眾,襲武關、破鄧羌和王猛三戰過後折損了三、四千人,不過在破王猛一戰中,秦國的建武將軍姚萇率五千眾歸降晉國,是以桓溫麾下大軍人馬不減反增。
此刻的桓溫誌得意滿,率王猛、姚萇和參軍孟嘉揮軍直撲長安。
而劉霄依舊領著他的四千騎一路沿著涇水往西北方向疾行。
按照前幾日與桓衝辭別時候的約定,出漢中的兩萬晉軍在襲取上邽之後,除了留下少數人馬駐防之外,剩餘大軍將由桓衝親率,北渡涇水奔襲駐守在安定郡的秦國雍州刺史、燕公符武。
不過劉霄所部行不到半日,前方偵騎來報,說前方約二十裏處發現秦國大軍,人馬不下兩萬。
“此處哪裏來的秦**隊?難道是駐守安定的符武分兵去援長安?”,劉霄疑惑道。
“有這個可能”,屯騎校尉謝玄道,“不過偵騎來報,說這支秦軍裝備精良,軍陣整肅,也可能為前不久開出長安城的符融所部”。
“符融?”,劉霄起疑問道,“王猛不是說他率兩萬禁衛往上邽去了麼?上邽在西南,安定在東北,豈非背道而馳?”。
“估計符融已經得知上邽失守的消息,而且桓衝所部的動向已被其掌握,所以率軍轉道前去馳援安定也說得過去”,越騎校尉賀鍾插話道。
謝玄和賀鍾兩個的揣測完全說得過去,如果符武分兵去援長安,前方二十裏處那支秦軍的行軍方向恰恰相反,據偵騎送回來的消息,這支隊伍是往安定方向去的,如此一來,劉霄以為這支秦軍必為苻堅的三弟符融所率的兩萬禁衛。
“敵軍勢大,且裝備精良,就憑我軍的四千人馬不足與之抗衡”,劉霄盤算一陣後說道,“我軍應避其鋒芒,如果他們沒有發現我軍蹤跡,那我們就遠遠掉在後麵,看看那符融究竟圖謀幾何”。
“甚好”,謝玄接口道,“二哥不是說騎兵的精要在於從運動中尋找戰機麼?盯住他,覓得機會便上去咬他一口”。
“你倒形容得貼切!”,賀鍾笑道。
“還有一節別忘記”,劉霄打斷他們二人的說笑,“速速遣人告知桓衝,莫要讓他迎頭撞了上去,冷不防吃下大虧!”。
“讓桓家人吃吃虧也無傷大雅”,謝玄不以為意道。
“七弟仍無長進!”,劉霄冷冷瞥了謝玄一眼,“如今的敵人為秦國,無論晉軍折損哪一個,我大晉都會少上一分氣力!”。
“校尉所言為正理”,賀鍾笑道。
“知道了知道了,二哥莫要再訓斥於我”,謝玄衝著劉霄擠了擠眼睛。
劉霄無可奈何地看了看謝玄,隨後命大軍緩緩前行,並向前方撒出更多偵騎,小心翼翼掉在那支秦軍後麵。
如此半日後,一直快到安定城下,前麵的秦軍也未發現身後尾銜的劉霄所部。
眼看整整兩萬秦軍進入安定城,劉霄命麾下兩校於安定城外十餘裏的地方悄悄潛伏下來,全軍不生煙火,隻啃所攜幹糧。
到了後半夜,豫州刺史桓衝親率一萬五千人趕來和劉霄彙合,兩人計議一陣,都以為安定城中秦軍人馬太多,不說符融新近帶過去的兩萬禁衛,符武麾下一直駐守在安定的人馬估計也不下萬餘。
“敵軍甚眾呀!”,桓衝犯愁歎道。
“所謂倍則攻之,麵對堅城強兵,我軍沒有五六萬人馬莫想一舉吃掉安定”,劉霄說道。
他們二人心裏清楚,莫說五六萬人馬,眼下兩部晉軍彙合後加在一起也不到兩萬人,何談強攻安定城?
退兵麼?不退麼?
秦晉兩國交戰以來,局勢演進到今天這步,劉霄隱隱覺得安定這塊骨頭應該不難啃下,沒有原因,就是一種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