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安排的人是多年與我李家有生意往來的陳叔。陳叔其實原本也是我們大黎人,隻是從前做生意,來了鹹陽,後來便在鹹陽娶妻生子,安家落戶了,還經營起了不小的家業,在鹹陽商界也漸漸站住了腳跟。
陳叔將我們接到了自己的府上,盛情款待。夜裏還安排了酒宴請我們吃飯。
到了夜幕時分,陳叔派人來通知我們去大堂吃宴席。這次宴席上,陳叔還請了當地一些和我們李家有長久合作的合作夥伴一同前來。
大哥遊刃有餘的與那些商人們打交道,我站在一旁聽著,雖然自己對經商不大懂,但聽他們閑談,也了解了不少薑國進來的境況。
隻聽一個中年男人,唉聲歎氣訴苦道:“這些年的生意是越發不好做了,早幾年,我們董家布莊也算是鹹陽城數一數二的布莊了,年利潤一二十萬兩不在話下,這幾年鹹陽城老百姓的生活窘迫了不少,願意花多餘的錢在布料上的人少了足足三成。也隻能靠那些富賈和貴族們的訂單,來勉強維持生活了。”
“你們布莊我瞧著生意挺好啊,我們珠寶行的,才叫生意慘淡。百姓們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哪還有多餘的錢來買這些珠寶首飾。誒~老夫瞅著是不是要關門咯~”
“看來目前也就我們紀家糧行情況還算穩定,沒有什麼實際性的大浮動。不過我聽說最近上頭出了政策,這賦稅又上漲了三成,這每年交稅的錢也都不是個小數目啊!”
“沒辦法,都是上頭的規定。”
“上次劉大欽差,還得意去了我的府上,說是朝廷讓我們鹹陽糧行聯合捐糧,而且一開口就是兩萬石。鹹陽糧行統共就那麼幾家,這一家平分下來,可得捐不少啊!”
“是啊是啊,這年頭做生意不容易啊。朝廷一向重農輕商,緊要關頭,還不是要我們這些商賈來出錢出力。”
“誒,要我說,就是上頭昏庸。”
“噓,這種話萬萬講不得,小心隔牆有耳。”
“喲,看我這把老糊塗,有瞎胡說了。”
“幾位老爺方才所言,我也聽說了一二,隻是不知,上頭的這些政策,會不會影響到大家跟我們李家的合作?”大哥聽罷,開口試探性的問道。
“賢侄放心,和你們李家的貿易往來,肯定是不會斷的。隻是可能日後的進貨量,要少些吧了!等朝廷局勢穩妥下來,薑國的局勢應該也會有所好轉,到時候,我們的進貨量隻會多不會少,大夥兒說是不是?”陳叔見大哥心有疑慮,忙開口大圓場。
“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大家都是老合作夥伴,有什麼需要和難處,說出來就是,一起共度難關。其實你們這兩年的進貨量,較之前些年確實少了不少。我們李家看重的是和諸位之間的情誼,一直抱著長期合作的心願來談每一次的交易。當然這次也不例外,我們李家和江南商會,還是很看重鹹陽市場的。之前不知鹹陽城出現了諸多變故,所以一直不理解為何大家的進貨量較之前些年少了這麼多,今日聽了諸位席間一番話,總算是知道緣由了。”大哥客客氣氣與他們寒暄道。
大哥安排的人是多年與我李家有生意往來的陳叔。陳叔其實原本也是我們大黎人,隻是從前做生意,來了鹹陽,後來便在鹹陽娶妻生子,安家落戶了,還經營起了不小的家業,在鹹陽商界也漸漸站住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