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一個老陰陽先生,從雲南攆一穴真龍地,翻山越嶺地到了貴州,這穴地到放馬坪時就隱沒不見了。老陰陽一生的心血、學問全在這穴地上,不見了真龍大地,他傷心透啦,倒在放馬坪上哭了3年。”老爺爺吐了一個煙圈,慢慢道來。
這一天,太陽落山了,老陰陽還昏沉沉地躺在放馬坪上,忽見一個拄著龍頭拐棍的白胡子老者向他走來,口中念念有詞道:“崇禎甲子滿,天下在大亂;蛤蟆欲跳井,眼前真龍現。”說完,就鑽入地裏去了。
老陰陽大驚,睜眼一看,自己還躺在地上,方知剛才是南柯一夢。他心裏明白,知道這是地脈龍神在點化他。
老陰陽站起身來,猛然間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一聲炸雷震天響,放馬坪動蕩了。應著雷聲,一塊大壩子展現在老陰陽麵前(這即是今天在放馬坪邊緣的一個村子,名官家墳)。他冒著大雨,走到壩子中去,這時風停了,雨住了,一潭清澈見底的泉水在壩子中出現,水邊有一座小巧富麗的石山,圓溜溜的,頂上很平。
老陰陽對著小山出神,他左研究,右考察,一時間心裏樂開了花,止不住自問自答:這不正是一隻蛤蟆,正欲跳入麵前的井中去嗎?是了,正是這穴真龍寶地。
於是,老陰陽向人們宣布:“我找到了一穴真龍寶地。”
老陰陽找到了這穴地,得把它獻給當地人家才有用,他見馬乃家生機勃勃,氣象萬千,就把這穴真龍寶地告訴了馬乃家。
馬乃是當地的土著,世代在這裏居住,屬土司一類角色,本在地方上已稱王稱霸,但總想走出山旮旯,在更大的範圍內稱一回雄。聽了這陰陽先生的話,大喜,忙將祖墳遷到放馬坪來,在老陰陽的指點下,葬入“蛤蟆”口中,墓向大尖山,取“萬代諸侯”之意。
自從葬下祖骨,馬乃家更加興旺發達,於是就在放馬坪積草囤糧,招兵買馬,並公開樹起了反清的大旗。不上半年,遠近來歸附馬乃的就有數萬人之多,其中有四員猛將,每餐能食一鬥多米,力大無窮。第一個是文閹牯,第二是屠擂缽,第三個是許大碗,第四個是蘇缸缽。
反清隊伍終日在放馬坪上操練,修城築堡。不久,馬乃屯上的兵營落成了,屯周圍的城牆完工了,屯下的石頭連營,橫垣四周,聲勢越來越大。很快占有了36營、72屯。
為了更快地打下江山,老陰陽裝上12櫃飯豆、12櫃黃豆、12櫃金豆,又於豆中安放3支茅草箭,貼上封條,條上注明:“壬寅年撒豆成兵,要奪順治天下。”終日燒香換水,念咒不停。
老陰陽隨即又施展法術,遣使神工從雲南往貴州趕山為糧,來輔助馬乃反清。
由於看了真龍地,在陰陽地理這個行當內是泄露天機,老陰陽漸漸雙目失明。
已成氣候的馬乃家此時不再把老陰陽當作貴賓,竟至把老陰陽先生放到磨房裏舂碓推磨。
老陰陽有一個徒弟,功夫更是了得,這徒弟在雲南夜觀天象,見滿清江山穩固,又見到師傅落難,便趕到放馬坪來,眼看師傅如此情景,而馬乃年高,子孫大多隻管吃喝玩樂,沒有進取之心,根本成不了大事,就對馬乃說:“你家起兵這麼多年,還得不到江山的原因,是葬在蛤蟆口中的祖墳的字向不對。向大尖山萬代諸侯,要一萬代人才出一個侯,向小尖山是一代梟雄,就是一代之間便成為英雄了,應該把祖墳的向字撥向小尖山,你家就發跡得快了。”
馬乃一聽覺得有道理,就請這少陰陽指點,將祖墳的字向撥向了小尖山。少陰陽又指點馬乃家在墳前修一條石階路,紮兩道花牌坊(石階路是一支利箭,直刺“蛤蟆”的頭部,兩道牌坊正壓住“蛤蟆”的兩隻前爪)。
做完這一切,少陰陽就要接走師傅,臨走時,老陰陽告訴馬乃說:“今年就是壬寅年,新主不久就要登基,我走後120日你即可打開36櫃豆”。
馬乃問老陰陽要些什麼禮物,老陰陽別樣不要,隻要一匹又瘦又小的白馬。
師徒倆牽著小白馬走下屯來,拉到一口水塘(今放馬坪上的洗馬塘)裏去洗掉馬身上的屎疙瘩,小白馬越洗越大,轉眼間成了一匹飛龍馬。飛龍馬舔舔老陰陽的眼睛,老陰陽雙目又複明了。
師徒倆人騎上了飛龍馬,飄然而去。
當天晚上,馬乃的夫人生下太子,太子見風就長,很快成了兩耳垂肩,兩手垂膝的大人,太子急去找他的飛龍馬,找不到,問那匹小白馬到哪兒去了,馬乃說被老陰陽騎走了,太子長歎一聲:“馬飛了,軍師走了,生我何用!”立馬死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