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發射資源(1 / 3)

單枚相控陣天線在經過了後期一係列的測試之後開始大批量生產,而小二也根據不同飛機以及地麵雷達的不同需求,將自己開發的相控陣雷達演變成了三個不同型號,新型的相控陣雷達以“鷹眼”為代號,戰鬥機機載型號為鷹眼1,大型飛機、預警機機載型號為鷹眼2,地麵型號則為鷹眼3。

三款不同的鷹眼雷達,最大的區別就是體積的不同,對戰鬥機這種單體作戰單位來說,三到五百公裏的雷達探測距離已經足夠實戰使用了,畢竟自己的打擊能力甚至還超不過這個距離,而且,距離越大,雷達需要掃描的空域也就越大,這樣的話,雷達首先需要更多的相控陣天線、更大的功率以滿足更遠距離的探測,這樣一來,探測距離越大、其重量與體積也就越大,需要的電量也就越大,對戰鬥機來說,升空重量內每一公斤都是非常寶貴的,所以,高功率的雷達並不適合戰鬥機使用。

鷹眼2的有效探測距離在7001000公裏範圍內,探測範圍的提升,使得整套雷達的重量也幾何倍上升,不過對預警機這種主要以雷達服務為主的大型飛機來說,這點重量對它並不算什麼,而鷹眼2因為其更大的覆蓋麵積,也使得其對處理能力的需求大大增加,以至於小二專門為其組建了一個處理平台,采用的,均是東辰自己的cpu。

鷹眼3的有效探測距離甚至要比鷹眼2大出數倍,其最核心的任務隻有一點,那就是盡可能的掃描最大的範圍、盡可能的跟蹤更多的目標,這種雷達,已經屬於基站式的預警雷達,對整個空域都有著極強的掌控,並且作為一個預警信息源頭,它可以服務的對象非常多,不但可以為空中戰機指示出更遠距離的目標,還可以與火控係統相結合,直接為地空導彈提供雷達服務。

新型的相控陣雷達,對張雲楓來說,最主要的用途還是換取衛星發射的入場券,當他將三款雷達交由軍方進行測試之後,張雲楓便與小二商討立體定位衛星的研發工作,超過三十顆的衛星,張雲楓希望能夠在一年之內全部發射出去,甚至,一年的時間都有些太漫長。

小二心知張雲楓對立體衛星定位係統已經迫不及待,所以,便在研發的當口,對張雲楓說道:“老大,我覺得你現在就已經可以和那些有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協商了,讓他們為我們提供商業發射服務,如果能把全世界所有的運載火箭與發射中心都利用上,那麼我想最多兩個月的時間,我們的立體導航係統就可以架構完成了。”

張雲楓開口道:“我之前谘詢過高層關於海外委托發射的事情,高層也並沒有提出反對,不過他們還是希望能夠盡量在本土完成發射。”

“這樣太漫長了。”小二不禁說道:“如果全部依托國內發射,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候才能將我們所需的衛星全部發射出去,即便是現在東辰出資和國家共同建立新的發射基地,我們沒有運載火箭技術,依舊要遵循國內的發射能力,一年勻出來十顆衛星就已經很了不得了。”

張雲楓點了點頭,道:“這個倒是可以和美國、E國以及歐洲那些國家溝通一下,以咱們目前的局勢來看,相信這些國家都不會拒絕。”

小二提醒道:“別忘了還有東斡,他們的衛星發射技術也是世界級的,倒是可以和東斡政府溝通一下,讓東斡也承擔一定的發射任務。”

張雲楓想了想,道:“你看一下目前各國衛星發射的密度,還有他們最大的發射能力,估算一下,大概能夠剩下的發射能力,每月一共有多少?”

小二立刻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包括網絡上人人可見的資料,也包括了各國的機密資料,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老大,目前全世界的衛星發射市場都很平淡,今年沒有什麼大規模的發射任務與計劃,我想,如果能夠把這些國家都籠絡過來,三十顆衛星,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可以發射完畢。”

說著,小二又道:“衛星發射也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我估計我們最保守的也要發射35次,才能確保我們的整個定位係統可以覆蓋全球,當然這裏麵也有發射失誤會給我們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