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博文書院(1 / 2)

回過頭,李陶陶又去跟大伯討要,她曾經居住過的,屬於李舉人的那處宅子,她在越州總得有個根據地吧?以後這海上絲綢之路,隻有越跑越遠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陶瓷,茶葉,絲綢,都將以越州為基地。未來很多年,越州都會是她商業版圖的重心。

這一次,大伯李昌的臉色就有點難看了,“二娘,這宅子是李家的祖產。當年你父親一心舉業,並沒有花一點心思在家業上,但分家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虧待他,三兄弟是一視同仁的。現在你們姐妹兩個都出嫁了,按說這祖產應該收回才是。”

李陶陶並不生氣,笑眯眯地,“大伯,關於這個事情我也到官府谘詢了一下,作為女兒,我們也是有繼承權的。既然家產當時已經分割清楚,您就不要再為此事煩神了,您就當作我父親還在的時候一樣吧,我們家的事我們自己做主可好?”

李昌啞口無言,三叔李盛趕緊幫腔,“話雖如此,但這宅子也有三娘一份吧,要不等聯係上她之後,聽聽她怎麼說,咱們再做打算?”李陶陶冷笑一聲,“不勞大伯三叔費心,我們兩姐妹畢竟是一母同胞,怎麼都好說。蓁蓁回來,我自然會給她一個交代。”

大伯三叔再也無話可說。後來李學林知道了,勸說道:“你們二老是糊塗了吧?一套宅子,能值當幾個錢?杜德純可是有大好前途的秀才,這是我們李家唯一能攀附上的讀書人了。我勸二老不要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李昌李盛這才忍住了一口氣,把房產給了李陶陶。

接下來,就是要考慮在越州建立窯廠的事了。海貿是件長期長遠的事,以後她的商船隻會不斷擴大,航線也會越走越遠,那麼必然的,就會需要更多的陶瓷。廬州離這裏畢竟有一段距離,運輸方麵也是一個大問題,所以還不如紮根越州,產銷都方便。這也是為什麼她要求傅誠,在越州附近買茶園的原因。

安排好這一切,她也應該回廬州了,幾十個學生眼巴巴地等她回呢,她也確實耽誤得太久了。回之前,她去拜訪了唐衡的母親,她的小姑李秀娘。

唐家聽說她是位舉人娘子,兒子年僅九歲就中了秀才,所以格外敬重。又看到李陶陶帶了很多貴重的禮品來,臉色就更加和藹可親了。當家主母大娘子應酬了幾句,就叫來了李秀娘,讓她們姑侄倆單獨相處,說說體己的話。這在唐家,已經算是格外開恩了。

李秀娘其實才四十多歲,穿一身半舊的衣衫,款式也是比較過時的。衣衫上盡是折疊的印痕,可見平時是不舍得穿的,但這也應該是她最好的一件見客的衣服了。她臉帶愁苦之色,看上去像五十多歲的樣子,一眼就能看出,日子過得並不舒心。

李陶陶恭恭敬敬地行了禮,親熱地拉著她的手,“我與姑姑竟是十幾年沒見了,您還好吧?”李秀娘的心熱乎乎的,眼眶開始濕潤,“可不就是十幾年了嗎?日子過得可真快呀。二哥哥那次,你們回來奔喪,我們也沒見著麵。”“是的,那次的確比較匆忙。”

“我最後一次見到你的時候,你還是個小姑娘呢,一恍竟然過去了這麼多年。”她傷感地說:“我還好,身體還算強健,隻是二哥哥他,這麼年輕就去了,實在可憐。”

李陶陶拍拍她的肩,趕緊安慰,“姑姑可別傷心了,我阿爺英年早逝,那也是他的命。逝者已逝,咱們活著的人可要好好的,省得再讓他牽掛不是?”

李秀娘紅了眼圈,“二娘你不知道,以前在娘家的時候,二哥哥是對我最好的。我是庶女,不僅哥哥們喜歡欺負我,連仆從們都不待見。從小到大,都是他在維護我。這麼好的人怎麼就去了呢······”

李陶陶隻好陪著她又傷感了一番。見時間差不多了,李陶陶趕緊轉移話題。她拿出她帶來的絲綢,歡歡喜喜地說:“我給姑姑帶了些衣料,都是自己店鋪裏的,您看看可喜歡?您閑時給自己做幾身,給六郎也做幾件。您看看這一匹,這個顏色六郎穿肯定好看。”

李秀娘果然轉移了注意力,“不錯不錯,是挺好看的。他的膚色,穿這種天青藍最合適。可他天天幹些粗活,穿這麼好的絲綢不是糟踐了嗎?”李陶陶笑道:“六郎現在可是船長了,總得要有幾件體麵的衣衫吧?姑姑您放心,這次我們商量了在一起合作,憑他的聰明能幹,您就等著享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