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援軍(1 / 2)

第二天,攻城的鼓聲依然響起。廬州城的守軍不足五千了,他們士氣低沉,神情麻木。所有的投石機幾乎都壞了,而且城裏再也找不到任何可用的石塊。弓也壞了不少,沒有幾把可以用的了,箭矢也已經是最後一批。而且城牆也是滿目瘡痍,補了又補,再也抵擋不了任何強勢的攻擊。守城的兵士們都配了刀劍,對於攀上城頭的敵軍,隻能肉搏了。大家或多或少都明白,城破就在今天了。但作為軍人,既然上司沒有下令撤退,他們就必須堅守到最後一刻。

蕭瑾瑜穿戴整齊,走上城頭,在這最後的時刻,他必須和兵士們在一起,他已經做好了舍身成仁的準備。沒想到趙剛也在,他和兵士們剛剛打退了一波攻擊。二人相視一笑,頗有點惺惺相惜。“老趙,還能頂住幾波呀?”“不好說,要是叛軍全軍押上,不到半個時辰就能結果了我們。”

蕭瑾瑜皺皺眉頭,“這叛軍是不是被我們打怕了呀?怎麼有點畏手畏腳的。”趙剛哈哈大笑:“可不就是嚇破了膽嗎?他們以為我們是軟柿子,可以隨便拿捏。豈料在這廬州城下,居然折損了兩萬多人!”“兩萬多人算什麼?可惜呀,若是有救援,這五萬人一個都別想跑!”這番話,擲地有聲,氣勢磅礴。

趙剛感慨地說:“蕭縣令真是妙人。隻是這些年少有接觸,真是遺憾啊。不然說不定我們早就成了知己。”蕭瑾瑜也開玩笑地說:“你說我一個文官,跟你做了知己,這成天談什麼的好呢?弓箭武藝我也不擅長呀。”趙剛大笑,“你就說說,這次我們堅守城池,力戰身亡,朝廷會怎麼追封我們?”

“那當然是青史留名,萬古流芳!”突然一個女聲插了進來。“原來是李娘子,你也來啦?”蕭瑾瑜驚喜地說。在這城破家亡之際,他們守城的三個主力,竟不約而同地聚在了一起,也算是緣分了。李陶陶帶著杜德純,也是來感受一下這最後的時光的。趙剛心情複雜地說:“李娘子,我們到底,還是失敗了······”

李陶陶一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位已經盡力了,這廬州城的老百姓也盡力了!為了生,我們至少抗爭過。雖然結果令人傷感,但我們雖敗猶榮,我們的死,可以說是重於泰山。”

趙剛難過地說:“可我們,到底還是救不了這滿城的百姓。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隻不過是白費功夫。倒不如痛快地廝殺一場,也免得受這失望之苦。”

李陶陶不語,她先恭恭敬敬地對二人行了個大禮,然後說道:“我代表廬州城的老百姓,感謝兩位的高義。是你們帶著我們堅持到了最後,是你們帶著我們進行了反抗,維護了做人的基本尊嚴。我們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被殺戮的,他們,那些劊子手們,也必須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我們做出了抗爭,我們留下了精神。這就是意義所在。”

“李娘子說的太好了!”趙剛動容地說:“叛軍也傷亡了兩萬多人,這都是因為我們進行了反擊,殺一個夠本,殺兩個還有得賺。所以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值得的。”李陶陶正色地說:“當然了,從古至今,人類誕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跡。人們為什麼爭相傳頌?那是因為,人類的傳承,少不了這種精神······”

這時,城頭響起兵士們議論紛紛的聲音,有人喊道:“趙都尉,敵營那邊好像出了什麼狀況,你快看。”趙剛一步跨到城牆最外側,抬眼望去。

隻見一隊幾千人的騎兵正彪悍地衝進敵營,橫衝直撞,狼奔豕突。特別是為首的那位將軍,手持一柄長槊,強悍勇猛,無人能敵,所到之處,叛軍無不倒下一大片。叛軍懵了,這是什麼情況?這是哪支部隊?怎麼從天而降?稀泥糊塗之下,已被這支騎兵殺了個措手不及,隊伍更是被衝得七零八落。一時間,敵營一片混亂,呼喊聲尖叫聲哭鬧聲,響徹四周。

城頭上的兵士們欣喜若狂,說話的聲音都中氣十足起來。“是援軍來了嗎?”“是的是的,看他們的盔甲,就是大唐的軍隊,援軍終於來了!”“太好了,我們不用死了。”“旗幟上有個“傅”字,這是哪一支軍隊?”“這領頭的將軍武藝好生高強,你看他,拿的是長槊,這可不是一般人能舞得動的!”

“這傅將軍應該是豪門顯貴吧?這長槊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這到底是哪支軍隊?怎麼打了兩張旗幟?這上麵的‘張’,是指壽州府的張都尉嗎?”“快看快看,又來了一支軍隊,乖乖,不少於一萬人吧?咱們終於不用死了······”“這支步兵打的旗幟是何,這何將軍又是哪位?”

趙剛聽著兵士們的七言八語,臉上早已淚流滿麵,援軍是真的來了!剛到的這支步兵,應該是和州府的老何,和他頗有些交情。那支騎兵,鐵定就是壽州府的,鄰近的幾個州府,也隻有他們府衙燒包,不怕花錢,養了這許多騎兵。而且壽州和和州,是離廬州最近的州府,原來朝廷並沒有拋棄他們,他們的堅守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