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麵發展(1 / 2)

李陶陶從懷孕生子,再到死裏逃生,這一年半的時間裏,她幾乎都沒有過問過宋國的民生經濟。但因為她的前期布局,她的種種惠民政策,無不為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過這兩年的良性循環,民間也越來越富裕。

棉花,雖然一年比一年加大了種植麵積,但依然供不應求。通過這兩三年的實踐,人們是越來越有經驗,產量“噌噌”地直往上竄。從事這個產業鏈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大家都明白,隻要勤奮上進,人人都能豐衣足食。

絲綢的產量,也在年年遞增。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竭心盡力地去精益求精。要知道,每一次改進,每一個發明背後,都是巨額的回報。因此這幾年,絲綢的工藝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花色上麵,更是豐富多彩,美奐美倫。所以賣往海外的成品,比起從前的價格,都高出了好幾成。

桑基魚塘,更是紅紅火火。豬,魚,菜籽油,蜂蜜,糖等物產,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民間的經濟效益。辦廠的人,是賺得盆滿缽滿,幹活的人,也能吃得飽穿得暖。所以人人滿意度高,個個都有幹勁。

而民間養魚的規模和經驗,也越來越龐大和豐富,漸漸發展到宋國的每一個省,隻要有水的地方,都能想到辦法養魚。這不僅是經濟的繁榮,對於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也是大有裨益的一件好事。

宋國境內的所有茶園,自從得到了國家的免費的製茶技術之後,無不賺得喜笑顏開。雖然每年三季,都要向國家提供一定數量的茶葉,但國家並不虧待他們,收購價和他們賣給茶莊的一個樣。當然了,國家有大型的海外商隊,專門出去賺外國人的錢。這是讓全宋國都挺驕傲的一件事。

最讓人吃驚的,就是河東了。短短兩年時間,竟然從最窮最苦的一個省,變成了宋國最有錢的那一部分。這還要得益於捕鯨事業的迅猛發展。鯨魚渾身都是寶,幾乎不需要任何本錢,簡直就是一本萬利呀。而且還帶動了其他產業的蓬勃發展,蠟燭廠,皮鞋廠,製衣廠,香皂廠,肥料廠等等,無不紅紅火火。

因此又為河東創造了許多的工作崗位。以前逃荒出去的人,也都慢慢回來了,因為大家都聽說了,河東是越變越好了。

其他有錢有勢的大商號,看到捕鯨這麼賺錢,也都蠢蠢欲動了。不過捕鯨,是必須要得到商部海事司的批文的。隻有和海事司進行合作,才可以加入到這個隊伍,不是什麼人都能隨隨便便去捕獲鯨魚的。因為這些大商號的加入,捕鯨事業,很快就達到了巔峰狀態。

稻米的產量,這兩年也有了顯著地提高。一是因為商部科技司和工部屯田司的聯手研究,終於成功地改良了稻種。二是由於肥料的加持。用鯨魚骨和內髒做成的肥料,沒想到竟然這麼好用,效果大大超出了預期。稻米的產量,竟是成倍地往上翻。

曬鹽法,也在沿海的各個州縣,很快就取得了成功。而且還在不斷地改進中,技術也是越來越成熟,當然產量也就越來越高。從此以後,宋國再也不用擔心鹽的問題了,而且還可以高價賣往鄰國。

水泥路麵也基本成型。一條主幹道,連接了宋國的所有省治所。其他重要的城市,也在陸陸續續連接中。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它的好處。不僅速度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而且還省力省錢。特別是坐馬車,再也不用受那顛簸之苦了。富貴人家,直到現在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享受。

還有海外貿易,這是宋國最大的一處收益了。這兩年所組織的船隊,是一次比一次龐大,所行的路線,也是越來越遙遠。返航的時候,更是帶回了無數的金山銀海。所以這些年,宋國就沒有擔心過軍費的問題。更別提,唐衡這次掠奪而來的,大量的財富了。看樣子,幾年之內,宋國都不會缺錢了。

免費的學校,也開遍了宋國的每個州縣。師資力量,就明顯地不夠用了。所以“博文師範學校”,在去年又加大了大學部的招生力度,為各州各縣,培養更多的老師。當然,國民素質也明顯地有了提升,愛國主義教育,也得以更順利地進行了下去。

············

李陶陶聽完這些彙報,看到具體的每個數字,早已激動得熱淚盈眶。所有的事情,都照著她期望的那樣在發展。不遠的將來,她夢想中的世界就會變成現實,人人平安康健,個個路不拾遺,家家豐衣足食。宋國也將會成為一個安居樂業,富裕強盛的偉大國家。

她感激地對劉之洲說:“謝謝你劉侍郎,謝謝你做了這麼多,謝謝你做得這麼好。”劉之洲卻嚇得站了起來,“不不不,這些都是殿下您的功勞。我隻不過在執行您的命令而已,這是我的工作,是我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