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風用腳蹺來一個凳子放到我身後:“師姐,坐吧!有得聽呢。嘿嘿。”看來這家夥已經被洗過腦了,笑逐顏開的,肯定覺得自己剛才裝得很像,把我都給騙了。得意勁兒。我瞪了他一眼,剛才把我打得太疼了。
許飛把水影筆擰了一下,這是我們公司的產品,兩用。每擰一下可以換一種顏色,按下筆後麵的開關就可以投影。
大玻璃板上出現了一張照片。那是我們開始探尋劉邦秘密的第一步,是個索引的開始。我還清晰地記得這張照片。當時,我、楊川、王晶晶在王副的辦公室裏,一個叫lisa的女人放給我們看的錄像。這是我們特殊任務小組最初組建的原因。
許飛把筆倒過來,開始寫字。
“第一,特殊任務的序。婁敬墓。還記得吧?”
“記得!”我點著頭。
“出土的隻剩下一半的婁敬的弟子沙行的字。在這個墓碑的底下,當時給你放的應該是這張照片吧?”許飛又把筆倒了過來,放著這張漢代出土的沙行墓照片。
“我還記得當時我判斷是沙行被活埋在墓裏,用盡最後一絲氣力寫在棺材的底下。前半段的內容是,長安是個風水寶地,地下隱藏著一個大秘密。婁敬是知道長安這個秘密的人之一,神助他實現長安的順利定都!漢高祖也對他尊敬有加不敢冒犯。婁敬用一生的時間保住了這個秘密,在婁敬將死之時,他的大弟子道清建議——你的秘密既然與土地和山水有關,不如還原去山水之間,給後人一個造化來參透,這樣既不是你說破的,也留給後人一個緣分。婁敬從其所言,將這秘密分三部分藏匿起來,又囑咐說為防遷怒子孫,把開啟這秘密的鑰匙‘婁敬鎖’帶在身上離世。沒想到,婁敬離世,其大弟子道清露出本來麵目,掘師墓三尺,遍尋鑰匙而不得,盛怒之下將其草草拋棄。機緣巧合,此事被婁敬的二弟子沙行發現,為讓婁敬入土為安,他偷偷將婁敬重新安葬在原婁敬墓的八卦乾位,新墓外表看不出是墓,但是好風水,可阻止師父的屍體再被人褻瀆,同時,沙行使用了特殊道法對師父的墓進行了保護,可確保再無後人能靠近並挖掘。沙行重新安葬婁敬之後,繼續潛心修行,不料沙行對師父的善舉全被道清看在眼裏,故事就說到這裏,後麵就斷了。”
“這段墓碑上的文字最重要的是引出了婁敬鎖,婁敬藏匿秘密的三個地方。但是,看看這個。2011年10月,我們公司終於拿到了探雷台漢墓的許可證,我們在雷台漢墓的方字井中發現了它。”許飛放了下一個投影。畫麵上是一大張動物皮,最上麵畫著我們在典當行下麵沉船上看到的那個符號,下麵密密麻麻地刻著字。我記得張教授說過,雷台漢墓被發現的時候,裏麵有一個方字井,在墓地裏麵存在井的結構極其罕見,但是國家一直不允許下井。他說下麵是國家機密,不能告訴我了。這個大的動物皮,說的居然也是婁敬的事。
“那麼,就是說,我們找到了大結局?”去年10月,也許這就是我們組被派去騰衝的原因。
“是的,我也是剛剛知道。也許張教授能解釋得更加清楚。”
“趙可,抱歉你上次窮追不舍地問我,而我卻一直都沒有告訴你。”張教授抱歉地看了我一眼,充滿了慈愛,好像我爺爺一樣,但是我從來沒見過爺爺。“這上半段文字壞了大事,阻礙了我們的思路,我們一直以為婁敬藏匿著劉邦的大秘密,婁敬鎖能解開這個秘密。我們一直在找婁敬鎖,婁敬藏匿於中華大地的三個地方的秘密,直到看到這個,我們才發現,完全錯了。”
“下麵說的什麼?”我冷冷地問。
“怎麼還沒有火葬場地下狀態的消息。他們炸死了嗎?”張小風有點著急,心不在焉。許飛看了一眼手表,抬頭說:“放心,有人已經過去測試了。”
“別打斷,小風!”我覺得許飛戴著的表有點眼熟,但是現在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這個,“繼續聽張教授說。”
“這段文字的後半段說,由於婁敬的大弟子道清始終找不到婁敬墓和婁敬鎖,也沒有找到婁敬藏匿於天下的三個地方,惱羞成怒,他把這個秘密給了一種特殊行業的人來幫他一起尋找。這種特殊行業的人就是‘獵鬼人’,你聽說過獵鬼人嗎?”
“當然!不過我第一次聽說獵鬼人,還是在騰衝的時候。”許飛找到了,李小申到底怎樣了,這麼長時間他和黃子西都沒有音信,會不會已經……“我知道從很早的時候,就有這一行業的人存在,他們專門探聽墓主人的秘密,傳說得神乎其神,可以獵鬼,會奇門遁術,呼風喚雨,無所不能,通常還有道士的身份。”
“是!”張教授打開了一台電腦,也切入投影到我們麵前的大玻璃上。是一些出土的古人墓照片,照片重點突出在棺材,打開的棺材上有兩道奇怪的痕跡。
“盜墓人主要用的工具,不過是钁、鑿、鍬、鏟、斧、鎬、鐓、鏃、錐、鐮、鋤、刀、竹簽、竹筐、木杠、粗麻繩等,主要的動作不過是‘穿鑿’、‘刀斫’和‘鋸截’。但是這個痕跡明顯不是普通工具能夠造成的。”
“嗯,這個痕跡很像是‘戟’留下的。”我觀察著那個印記,這是個十字花形狀,又不是絕對的十字,上麵比例長於下麵。戟是我國古代獨有的兵器,是戈和矛的合成體,它既有直刃又有橫刃,呈“十”字或“卜”字形,戟具有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其殺傷能力勝過戈和矛,這兵器在十八般武藝中占有重要地位。單戟形似漢字“卞”,畫戟形似漢字“爿”。其格擊功能實在也是戈、矛的合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奮揚俯仰,身兼五兵之利。據《管子》載,製戟的祖先是蚩尤,他好兵喜亂,善做刀兵,曾采雍孤準、雍孤山之金以製戟。早期的戟是青銅,戰國時才開始有鐵戟。“看樣子像是鐵戟的印記,鐵和銅的比例跟形狀稍有差!”我對著大玻璃比劃著比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