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馮國璋,已告捷清廷,清廷封國璋二等男,國璋頗也欣慰,便擬乘勝再下武昌,博得一個封侯拜相的機會。當下派重兵據住龜山,架起機關大炮,轟擊武昌。武昌與漢陽,隻隔一江,炮力亦彈射得著,幸虧武昌兵民,日夕嚴防,就是有流彈拋入,尚不過稍受損傷,無關緊要;沿江上下七十餘裏,又統有民軍守著,老馮不能飛渡。隻漢陽難民,渡江南奔,船至中流,往往被炮彈擊沉,可憐這窮苦百姓,斷股絕臂,飄蕩江流;還有一班婦女兒童,披發溺水,宛轉呼號,無從乞救,一個一個的沉落波心,葬入魚鱉腹中。馬二先生,何其忍心。各國駐漢領事,見了這般慘狀,也代為不平,遂推英領事出為介紹,勸令雙方停戰。自殘同類,轉令外人出為緩頰,煞是可歎。國璋哪肯罷休,隻說須請命清廷,方可定奪,一麵仍飭兵開炮,蓬蓬勃勃的,放了三日三夜,還想發兵渡江,偏偏接到袁總理命令,囑他停戰,馮國璋一團高興,不知不覺的,銷磨了四五分,乃照會英領事,開列停戰條件,尚稱:“民軍為匪黨。”並有“匪黨須退出武昌城十五裏,及匪黨軍艦的炮閂,須一概卸下,交與介紹人英領事收存”等語。英領事轉達黎督,黎督複交各省代表會公決。

原來獨立各省,已各舉代表,齊集湖北,擬組織臨時政府,以便對內對外,本意是擇地武昌,因武昌方在被兵,不得安居,暫借漢口租界順昌洋行,為各省代表會會所。各省代表,見了馮國璋停戰條款,統是憤懣交加,不願答複。嗣恐英領事麵子過不下去,乃想出一個用矛製盾的法兒,寫了幾條,作為複詞。內開虜軍須退出漢口十五裏以外,及虜軍所據的火車,應由介紹人英領事簽字封閉。極好的滑稽答複。這種絕對不合的條款,怎能磋磨就緒?惟老馮也不好再戰,暫行停炮勿攻,待有後命,再定計議。樂得逍遙。忽接到江南急電,江督張人駿,將軍鐵良,提督張勳等,統棄城出走,南京被民軍占去。接連又奉袁總理電命,停戰十五日。於是按兵不動,彼此夾江自守,暫息烽煙。

小子且將南京戰事,續敘下去。江督張人駿,本也是個模棱人物,隻因鐵良是滿人,始終輔清,張勳雖是漢族,卻因受清厚恩,不敢背德,定欲保全江寧,對敵民軍,所以各省紛紛獨立,唯南京服從清室,毫無變誌。江南第九鎮統製徐紹楨,時已反抗清廷,任為寧軍總司令,發兵攻擊南京,初戰不利,退回鎮江,旋經浙軍司令朱瑞,蘇軍司令劉之潔,鎮軍司令林述慶,滬軍司令洪承點,濟軍司令黎天才,齊集鎮江,與寧軍一同出發,再搗南京。張勳卻也能耐,帶著十八營防軍,與聯軍交戰數次,互有殺傷。嗣因聯軍分頭進攻,一個效忠清室的張大帥,顧東失西,好似一個磨盤心,終日在南京城下,指麾往來,鬧得人困馬乏,急忙電達袁總理,請他速發援兵。誰知這袁總理並無複音,再四呼籲,終不見報。袁總理已叫你拱讓,你何苦硬要支持?未幾,濟軍占領烏龍山、幕府山,浙軍亦占領馬群孝陵衛一帶,又未幾,浙軍複進奪紫金山,會同鎮軍滬軍,攻克天保城。張勳屢戰不利,反喪了統領王有宏,沒奈何退入朝陽門,專令城內獅子山守兵,開炮擊射聯軍。哪知獅子山上的兵士,已有變誌,所發諸炮,都是向空亂擊,毫無效力,城外最要緊的雨花台,又被蘇軍奪去。張勳力竭計窮,先囑愛妾小毛子,收拾細軟,由部眾擁護出城,自己亦率了殘兵二千人,與張人駿、鐵良等開了漢西門,乘夜走脫,聯軍遂擁入南京城,歡呼不已。南京踞長江下遊,倚山瀕水,向稱為龍盤虎踞的雄都,民軍席卷長江,必須攻克南京,才得作為根本重地。適值漢陽為清軍所得,兩方麵勝負相同,各得對等資格,那時和議問題,方好就此著手了。實皆不能出老袁意中。

這時候的馮國璋,已告捷清廷,清廷封國璋二等男,國璋頗也欣慰,便擬乘勝再下武昌,博得一個封侯拜相的機會。當下派重兵據住龜山,架起機關大炮,轟擊武昌。武昌與漢陽,隻隔一江,炮力亦彈射得著,幸虧武昌兵民,日夕嚴防,就是有流彈拋入,尚不過稍受損傷,無關緊要;沿江上下七十餘裏,又統有民軍守著,老馮不能飛渡。隻漢陽難民,渡江南奔,船至中流,往往被炮彈擊沉,可憐這窮苦百姓,斷股絕臂,飄蕩江流;還有一班婦女兒童,披發溺水,宛轉呼號,無從乞救,一個一個的沉落波心,葬入魚鱉腹中。馬二先生,何其忍心。各國駐漢領事,見了這般慘狀,也代為不平,遂推英領事出為介紹,勸令雙方停戰。自殘同類,轉令外人出為緩頰,煞是可歎。國璋哪肯罷休,隻說須請命清廷,方可定奪,一麵仍飭兵開炮,蓬蓬勃勃的,放了三日三夜,還想發兵渡江,偏偏接到袁總理命令,囑他停戰,馮國璋一團高興,不知不覺的,銷磨了四五分,乃照會英領事,開列停戰條件,尚稱:“民軍為匪黨。”並有“匪黨須退出武昌城十五裏,及匪黨軍艦的炮閂,須一概卸下,交與介紹人英領事收存”等語。英領事轉達黎督,黎督複交各省代表會公決。